2025 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2008年,多款全画幅机型发布,相信摄影人都能意识到:在接下来的几年,全画幅机型肯定会一步步的得到普及。当APS-C大行其道的时候,各个厂家和镜头厂商都在争先恐后的扩大自己的APS-C镜头的阵营,而现在,厂商们的重心必然又开始向全幅镜头偏移。
众所周知,单反相机这个系统,决定画质的因素在于两方面,除了机身,镜头也非常重要。而镜头的搭配说起来既简单也复杂,要考虑的方面实在太多:镜头素质、价格、适用题材、自己的经济能力……但是一般情况下,在不考虑价格,只考虑镜头素质和适用范围时,很多摄影师或摄影爱好者都会推荐一个经典的黄金搭配——“大三元”组合。所谓的“大三元”是指16-35mmF2.8、24-70mmF2.8和70-200mmF2.8这三个焦段的恒定大光圈变焦镜头组合。
“大三元”的称谓主要是佳能用户命名的,因为这三个焦段的镜头组合起来,涵盖了从16mm超广角到200mm的长焦范围,适合绝大多数题材的拍摄。更重要的是“大三元”都是自己品牌里各类型镜头里最顶级的、恒定大光圈的高素质变焦镜头。当然,如果不那么严格的说,尼康也有自己的“大三元”(见下图)。
或许会有影友说,70-200mm和24-70mm的搭配已经能满足拍摄需要,没有超广角镜头也一样行。是的,对于普通摄影爱好者来说,24mm的广角确实已经够用,可是对于很多风景摄影师/摄影爱好者和建筑摄影师/摄影爱好者来说,超广角变焦镜头所具有的超强视觉冲击力是普通广角镜头所无法替代的。很多人为了追求更宽广的一点视角而不惜大砸银子。君不见,早在135胶片时代,尼康的“银广角”(18-35mm F3.5-4.5)已受网友热捧,可是还是有更多人不惜掷更多的钱“烧”“金广角”(17-35mm F2.8),就知道大家对于超广角镜头有多热爱了。到如今,我们看到尼康的“大三元”中,超广角变焦镜头更是已经更新到AF-S 14-24mm F2.8了,而这支镜头又一次成为超广角变焦镜头里的“镜皇”,受到人们热捧和膜拜。
当今的单反相机系统中,索尼已经异军突起,成为了一支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在美能达强大技术基础的支持下,镜头技术方面又有卡尔·蔡司的鼎力合作,α系统已经成为了佳能EOS和尼康D系统最强劲的对手。而在此之前,索尼的“大三元”一直因为恒定大光圈的超广角变焦镜头的缺位而难以成名,如今,索尼16-35mm F2.8ZA SSM的到来让第三巨头的“大三元”也齐备了。
目前,这一焦段的超广角镜头只有佳能EF 16-35mm F2.8L ⅡUSM镜头规格与之相同,该头也是经过佳能更新后的第三代产品,针对数码相机的特点进行了改进。这支镜头有着相对更大的前端口径,良好的畸变控制和色散控制,可以看成是佳能的“金广角”。
早在1999年,尼康也出过一款AF-S 17-35mm F2.8D的镜头,后来被人们尊为“金广角”。不过这支镜头由于年代久远,进入数码时代已经有些不适应,因此逐步淡出数码舞台。然而,2007年下半年,尼康AF-S 14-24mmF2.8的发布震惊了业内,金广角宣告有了更加优秀的后继者。
尼康经典广角镜头:“金广角”AF-S 17-35mmF2.8D
而索尼Vario-Sonnar T* 16-35mm F2.8 ZA SSM镜头,是由蔡司认证的索尼又一款高素质广角镜头。虽然之前索尼也推出了一款APS-C画幅的11-18mm的超广角变焦镜头,但是该头不是恒定F2.8大光圈,更没有蔡司的光环笼罩,α系统的高品质还要由蔡司头来凸显。
和尼康、佳能的两支顶级超广角变焦镜头比起来,蔡司头在做工上更有讲究,这支蔡司镜头也采用了金属镜身和金属遮光罩。由于前组镜片的口径仅有77mm,和尼康14-24比起来失了几分威猛。不过,以蔡司的品质,这支镜头的实际成像如何,绝对是不能以前组镜片的威猛度来判断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支索尼“金广角”的表现吧。
良好的做工
蔡司镜头的做工一向非常讲究,这支索尼Vario-Sonnar T* 16-35mm F2.8 ZA SSM镜头和以往的其他索尼蔡司镜头一样,有着精致的外观工艺。镜头采用金属材质,当手接触到光滑的表面时,金属特有的凉意会透彻入骨。不仅如此,和24-70mm镜头一样,该头的遮光罩也采用金属材质,内表面为绒面设计,能更好地吸收入射光线。
索尼Vario-Sonnar T* 16-35mm F2.8 ZA SSM
和其他蔡司镜头一样,索尼16-35的外观设计也是非常直线形。镜身笔直的线条和金属材质搭配起来更显刚硬。变焦环和对焦环都非常宽大,橡胶皮上的防滑纹路密集,手感良好但是容易吸附灰尘,而且清洁起来比较费劲。
索尼Vario-Sonnar T* 16-35mm F2.8 ZA SSM
此外,这支镜头具备精致的对焦距离标识窗。镜身上,“ZEISS”和“SONY”的LOGO分居对焦距离标识窗两侧。
人性化的操控
蔡司镜头与众不同之处在于镜身的对焦切换键和锁焦装置。在这支索尼16-35镜头镜身上我们也看到了这个功能键。和其他品牌镜头的前后推拉式对焦切换方式不一样,这支索尼16-35的对焦切换键位于拍摄时,镜头的左侧,正好是用户左手拇指按压的地方。切换方式为旋转式,旋钮的前端有便于操作的突起设置,因此操作手感还是很不错。
索尼Vario-Sonnar T* 16-35mm F2.8 ZA SSM的对焦切换装置
不仅如此,这个旋钮的重心有一个按键,用过索尼G系列和蔡司ZA系列镜头的用户都知道这个按键——焦点锁定键。用户只要对好焦,按住此键不放便能将焦点锁住。这个键的位置设计合理,用户操作起来非常方便,充分体现了这支镜头的人性化设计。
变焦
索尼16-35的变焦环设计在镜头尾部,环体宽大,防滑橡胶柔软而密集,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滑效果。不仅如此,此变焦环的变焦行程大约60度,从16mm端到35mm端不用变换手形就能完成。整个变焦环的阻尼非常均匀适中,带来顺畅舒适的操作感。
索尼Vario-Sonnar T* 16-35mm F2.8 ZA SSM位于16/35mm端
索尼Vario-Sonnar T* 16-35mm F2.8 ZA SSM位于24mm端
作为一支高素质的顶级镜头,这支索尼16-35自然采用了内变焦设计——整个变焦范围内,镜头的总长度不会发生改变,但是我们可以从前组镜片看到内镜筒的前后移动。内镜头在24mm左右收到最短,而在16mm和35mm时伸到最长。
对焦
毋庸置疑,这样一款镜头必然也有着先进的对焦设计。索尼16-35采用内对焦设计,对焦时镜头长度和前组镜片都不会发生改变,方便用户使用滤镜,也提供了极佳的使用感。
除了内对焦设计,这支镜头也使用了索尼的SSM超声波马达,因此,这支镜头的对焦完全值得信赖。我们特意进行了测试,没有发现跑焦的现象,对焦系统值得信赖。而超声波对焦马达让该镜头的对焦速度非常快速。尤其是和索尼α900搭配,机身提升的对焦系统让这个组合在对焦方面展示出了让人满意和放心的表现。无论是暗光还是夜晚,α900和索尼16-35都能快速准确地对焦。
镜组结构
从镜头设计上来看,这支索尼16-35镜头采用13组17片镜组设计。和佳能16-35相比,多了一片一组。从镜头结构图来看大体相同。在镜片使用上略有不同,佳能16-35II使用了3片非球面镜片和两片UD低色散镜片,而索尼16-35则使用了3片非球面镜片、1片ED低色散镜片和1片ED超低色散镜片。
下面是佳能和索尼官方给出的这两支镜头的MTF曲线。需要说的是,佳能16-35的MTF曲线是综合了F2.8和F8时的表现。其中,黑色的曲线为F2.8的MTF值,蓝色的线为F8的MTF值。而索尼16-35则用两组图分别表示。
从曲线反应,索尼16-35镜头无论是在F2.8还是F8时,镜头在16mm端中心的反差都几乎达到了100%,边缘部分虽然略有下降,但是还是有着很高MTF值,而相比之下,佳能16-35的反差控制就略差。而在16mm端,F2.8时的重心锐度也高过佳能镜头。而在35mm端,索尼镜头的优势依然很明显。从理论上说,这支索尼16-35镜头比佳能16-35在反差、解像力上都更加优秀。
前组镜片镀膜反光颜色非常漂亮,蔡司的镀膜技术是蔡司镜头的一大特色
蔡司镜头的一大特点就是采用了卡尔·蔡司T*镀膜技术,色彩的优良再现,尤其是对于镜间反射有较好“疗效”,因此,蔡司头在抗眩光方面一直有着出色表现。
参数对比表
名称 |
索尼Vario-Sonnar T* 16-35mm F2.8 ZA SSM |
佳能EF 16-35mm F2.8L ⅡUSM |
镜组结构 |
13组17片 |
12组16片 |
视角 |
107-63度 |
108.10-63度 |
光圈叶片 |
9片圆形光圈 |
9片圆形光圈 |
最小光圈 |
F22 |
F22 |
最近对焦距离 |
0.28m |
0.28m |
放大倍率 |
0.24倍 |
0.22倍 |
滤镜口径 |
77mm |
82mm |
尺寸 |
83mm×114mm |
88.5×111.6 |
重量 |
860g |
635g |
从对比表可以看出,在前面提到的区别之外,索尼16-35的滤镜口径为77mm,比佳能镜头略小。不过镜头的放大倍率提高到了0.24倍。虽然两者焦距一样,但是实际视角还是略有不同。由于金属材质和更多镜片的使用,这支索尼镜头的重量已经高达860g,远远超过了佳能16-35的重量,因此,拿在手里的感觉非常扎实厚重。
锐度值测试
我们在实验室拍摄了ISO 12233分辨率标版,拍摄机身为索尼α900,试用精细JPEG格式、自动对焦、自动白平衡、标准色彩风格,关闭所有降噪和动态优化范围等功能,关闭机身防抖。拍摄结果用专业的软件处理后得到如下锐度值。
测试结果令人惊喜,16mm端,这支镜头的解像力非常优秀,不仅F2.8时有着2800LW/PH,F4开始至F11的整个范围里,这支镜头都有着恒定而优秀的解像力,就算是F16的光圈下,这支镜头的表现也和F2.8时相差无几。可以说各级光圈下,这支镜头的表现十分均匀,不像一般镜头那样大起大落。而该头的边缘解像力虽然有一定差距,但是也不是太大。可以说,这支镜头绝对是将α900的高像素的优势充分体现了出来。
35mm端的结果依然强劲,虽然觉得数值上较16mm端有所下降,但是各级光圈下的表现依然恒定,边缘和中心的差距更小。小光圈下的优秀表现对于风景和建筑摄影师来说绝对是个很好的消息。
色彩倾向测试
使用和上面测试相同的设置,我们拍摄了色彩标版,并通过专业的软件处理后得到了该头和索尼α900配合时的色彩倾向结果。
结果表明,这支镜头和索尼α900配合时的色彩比较饱和,达到了121.6%的饱和度,色彩还原基本真实,没有明显偏色的现象。
为了让大家更加形象地看到这支镜头在成像时中心和边缘的差别,我们将实验室拍摄的标版分别截取了中心和边缘部分。
从截图来看,这支索尼16-35镜头在16mm端的F2.8时有着非常高的中心锐度,这种中心锐度几乎一直延续到了F16,F22时才能看到明显下降。很显然,这支镜头的暗角并不是很明显,所以我们看到F2.8时的边缘和中心亮度差距不大,不过锐度较差,在F5.6时边缘提高到非常不错的水平。而从边缘来看,镜头的色散控制也相当好,只有非常轻微的紫边。
35mm端我们依然截取和前示意图所示相同位置的画面。
35mm端的中心表现一直都非常好,而大光圈下边缘锐度有了很大提高,差距比16mm端缩小了很多。而在色散上,35mm端也表现出比16mm端更强的控制力。
暗角
前面的测试提到,这支镜头的暗角似乎不错,事实到底如何,我们在一个光线分布相对均匀的强上拍摄了一组测试样张,可以大致看看这支镜头在广角和长焦端的暗角控制。为了避免大家被图中的颜色影响,我们在Photoshop里进行了去色处理。
16mm端:
自上行左一往右逐次是:F2.8、F4、F5.6、F8、F11、F16
35mm端:
自上行左一往右逐次是:F2.8、F4、F5.6、F8、F11、F16
在16mm端的F2.8,索尼16-35还是有明显暗角,到F5.6时减轻到难以察觉,F8以后几乎没有暗角。而35mm端的表现更加优秀,除了F2.8有轻微四角失光外,F4以后的光圈下,画面四角亮度都很好。
畸变:
作为一支超广角镜头,人们最担心的恐怕就是它的畸变了。视角畸变带来的画面变形是风景和建筑摄影师比较不愿看到的。不过在正常测试情况下(在离拍摄平面1米左右的距离上,分别用16mm和35mm拍摄带格子的平面),我们发现这支镜头无论在哪个焦段的畸变控制都在理想范围内,没有出现严重变形(不过这并不代表说你在仰视或者俯视拍摄某物体时不会出现畸变)。
从测试图可以看出,在16mm端时有轻微的桶形畸变,35mm端有轻微的枕形畸变。不过两者都十分轻微,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在风景拍摄中,进行逆光摄影是常事,而此时镜头抗眩光的能力对成像质量尤为关键,大量的眩光足以毁了一张原本可以很精美的照片。我们将太阳放到画面里,进行极限的逆光测试。所有图片可点击查看大图。
16mm端:
F2.8(左);F4(右)
F5.6(左);F8(右)
F11(左);F16(右)
F22
索尼16-35在16mm端抗眩光测试
结果表明,这支镜头在16mm端比较容易出现鬼影(画面圆圈所示),但是这些鬼影都比较轻微,没有对画面形成较大影响,效果还算理想。
35mm端:
F2.8(左);F4(右)
F5.6(左);F8(右)
F11(左);F16(右)
F22
索尼16-35在35mm端抗眩光测试
35mm端的眩光和鬼影稍微明显一点,但是大光圈下不易察觉,从F8开始,鬼影能清楚看到。个人觉得,这支镜头的眩光控制令人满意。
下面的这些样张是用索尼α900拍摄,值得一提的是,前两天我们的一篇稿子里曾经说到过α900的软件问题,如果使用JPEG(FINE)及以下的JPEG格式拍摄的话会损失很多细节和锐度。而我们这次拍摄分两次,一次是使用精细JPEG拍摄,一次是使用RAW+JPEG(FINE)拍摄,而这里挑选的照片,除了精细JPEG格式,其余的为JPEG(FINE)。所有的EXIF信息都可查看,图片没有做任何锐化和色调处理。部分图片仅简单进行图片旋转。
虚焦后拍摄的光斑,中心部分的焦外光斑非常漂亮,边缘部分的光斑形状也比较理想
左:F8,1/80s,ISO 400;右:F14,1/40s,ISO 100
从样片可以看出,16mm的视角非常的宽广,但是也需要用户有着对广角更强的把握能力,否则16mm很难拍出好片。相比之下,经常使用的24-35mm范围的焦距就比较好掌握。样张很多是明暗对比较大的场面,但是蔡司镜头将画面的反差和影调控制得很好,就算是阴影里的物体细节放大后也可辨。良好的影调控制和反差、将环境氛围烘托得非常真实。
不仅如此,这支镜头用来拍人像竟然也非常不错。该头成像色调浓郁,加上良好的对比,F2.8的大光圈和其圆形设计,能够提供足够的虚化,又带有环境现场感。
蔡司依然是蔡司,它的每一部作品似乎都是为了完成一个美丽的神话。这支16-35广角镜头又一次证明了蔡司的魅力。α系统,有了美能达和蔡司这两条腿的支撑,所以才能走得更远。
这支卡尔·蔡司16-35F2.8镜头无疑是α系统的又一力作,它的出现成就了索尼“大三元”,也成全了索尼用户。这支镜头有着蔡司一向严谨的做工,金属材质的镜身和遮光罩,都彰显着它作为“蔡司之子”的骄傲。当然,扎实的用料自然带来沉重的重量,这支镜头和α900在一起时,携带起来分量确实不轻,时间长了会很累。变焦环和对焦环的设计也极其舒适,用户不会有机械操作的负累,能更关注于拍摄和构图。
SSM超声波马达让这支镜头和索尼α900配合得非常默契,各种光线环境下都表现出了强劲的对焦能力,快速而准确的对焦令拍摄大为顺畅和放心。除了令人放心的机械设计,这支镜头的成像也足以称得上优秀。
和2460万像素的索尼α900搭配时,它们在解像力上有着非常惊人的表现。不仅实验室测试结果高得惊人,就是实际拍摄时,对物体细节的描写能力也是极强。正如前面所说,蔡司头特有的浓郁色调,良好的反差和影调控制,使得画面的现场感跃然纸上。良好的畸变让这支镜头在拍摄建筑和风景时更加容易控制,虽然眩光还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但是它们都很轻微,不会对画面形成威胁,有时候一定的鬼影还更能烘托逆光摄影的氛围。
特殊ED镜片的使用效果非常明显,索尼16-35镜头对色散、紫边的控制非常出色。我们在画面最容易出现色散现象的边缘高反差部位很少能看到明显的色散和紫边。这对于风景摄影师和风景摄影爱好者来说都是值得高兴的事情。总之,无论从做工到成像,还是对焦能力,这支蔡司镜头都好到没话说。它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索尼α系统的“金广角”。只不过,“一分钱,一分货”,蔡司镜头更是一向以“高贵”著称,所以这支索尼“金广角”也有着不菲身价,目前市场价格大约在14000元左右,看起来是很贵,但是最近摄影器材价格大都有所上浮,佳能16-35F2.8的身价已经升至11000元左右,尼康14-24F2.8的价格也达到了13000元左右,相比起来,蔡司头的“高贵”倒没有往日那么明显了,有足够经济实力的索尼用户朋友不妨一试!
相关链接:
·RAW or JPEG?索尼α900什么格式画质最佳
·蔡司的实力!蔡司16-35VS美能达17-35
·索尼T*16-35mm F2.8 ZA SSM拍摄印象
·你看牛不牛? 索尼16-35mmF2.8样张对比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