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器材频道 > 评论观点 > 正文

到底值不值钱?富士X100测前简评

0 2011-03-01 08:10:00   蜂鸟网   作者:BOMBCAT [原创]

X100评论

    从去年Photokina上见到富士X100第一次亮相开始,我个人便对此机产生了极大兴趣,无他,只因为那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复古造型。正是这个外形,让X100在机山机海中一下跳了出来,不管你看富士顺不顺眼,这台机器都会让你看一眼就记住。什么混合式取景器、富士珑23/2 EBC镜头都不重要,如果没有这个抓眼球的复古壳子,X100的受关注程度绝不会像现在这样高,从这点来说,富士X100的企划非常成功——数码时代,很多人怀念相机在胶片时代的形态和摄影方式,富士抓住了这种怀旧情节(至于销量成功与否,那是另外一个故事)。 

X100评论  X100评论
左:Photokina2010河原洋先生答蜂鸟记者问;右:X100北京发布会,河原洋先生接受采访

    由于去年在Photokina上看到的只是工程样机,又加上当时产品没有正式发布,河原洋先生(X100的企划人,就是在各路展会上频频和X100一起亮相的那位日本朋友)并不像现在这样问什么答什么,所以这台X100对于我来说也一直是云里雾里,很多东西尚未闹明白。现在X100终于在京正式发布,我也在发布会上也再次见到了河源洋先生,既然产品正式发布,他终于可以问什么答什么了,关于X100的一些疑问,也随之解开。在把玩过真机之后、细致使用评测机之前,我先写下这篇文章,将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全部是个人主观看法,若有纰漏,还望手下留情。

单电?旁轴?富士X100到底算什么相机

    富士X100算是什么相机?富士自己对X100的称呼是“高级复古数码相机”,但是我个人认为,既然X100完全采用了旁轴相机的造型和结构,拍照的方式也与旁轴相机一样,那么叫它数码旁轴相机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不过别往徕卡M那边联想就是了,X100比徕卡M少了“联动测距”四个大字。 

X100评论  X100评论
左:富士X100,右:徕卡M3

    从X100的正面可以看到它并没有安装测距仪,也就是说,X100虽然是旁轴相机,却不能像徕卡M相机那样利用取景器中央的重影区域进行对焦(黄斑对焦)。把富士X100和徕卡M3的取景器结构对比一下,便可以看出二者的区别了。

X100评论
M3的取景器结构

X100评论
X100取景器结构

    在采访中,河源洋先生这样描述X100的目标消费群:一、专业的摄影师及狂热的相机爱好者;二、对相机并不是十分了解,但非常追求相机的高品质的人群,这类人群只是将相机作为一个兴趣,哪怕只是因为相机的手感好。同时,富士中国的陈怡炯先生介绍到X100在中国的销售预期是一年2万台。从他们两位的话里不难看出,富士并没打算让X100小众到徕卡的程度,在两类目标消费群中,第一类人群无疑是联动测距的拥趸,但是想完成销售预期,第二类人群显得更加重要,而对于他们来说,自动对焦明显比黄斑对焦更容易接受。

OVF的实用性——X100成败的关键点

    既然没有测距仪,OVF的实用性就成了关键。X100采用的混合式取景器是将OVFEVF混合,通过机身正面的复古拨杆,可以在两种模式之间切换,但是我的个人看法是:如果用EVF,那X100和加了EVFGF-1、甚至是和7年前的松下LC-1都没什么本质区别,意思不大。所以我只关心OVF好不好用,如果OVF只是个不能对焦的摆设,那X100就不过是有个旁轴的外形的眼平EVF取景相机而已,没意思。不过,在试用了真机之后,我可以说,富士费劲巴力搞出的这个OVF非常成功,让EVF完全没有使用的必要。

关于取景器的五个要点:

1.OVF取景范围只有90%,比EVF还小?

    OVF的取景范围是90%EVF的取景范围是100%,刚看到这个参数的时候着实吓了一跳,这又不是单反取景器,怎么可能OVFEVF还憋屈?后来才明白,这个90%指的是白色取景框的范围,OVF的实际视野比EVF要大。

 X100评论  X100评论
左:OVF,右:EVF。可以清楚的看到OVF可以看到的范围更大,但是白色取景框内的范围比EVF小。

2.数据投影

    富士混合取景器最大的创新是在OVF状态下,将取景框、参数设置等信息投射到取景器上,在光学取景状态下可以看到电子信息显示,很有科幻电影的范儿。这些数据的亮度会随着环境光自动调节,保证始终可以清晰观察到。

X100评论
这些数据包括:模式、光圈、快门、感光度、白平衡、曝光补偿/过曝欠曝提示、剩余张数、照片尺寸质量,还有取景范围提示、AF合焦提示和模拟距离景深标尺(标尺上的红线只是刻度,不是有些网友猜测的对焦线)。

X100评论
电子水平仪和直方图显示也可以在OVF状态下使用

3.放大倍率、眼点、亮度

    OVF的放大倍率为0.5x35mm焦段),这个指标在旁轴里不算最顶级,但是也达到“舒服”的级别了。眼点为15mm,戴眼镜的时候可以正常取景(旁轴取景器和单反取景器的数据不具可比性)。亮度上没有具体可以参考的数据,反伽利略取景器采用了高折射率玻璃镜片和超级EBC镀膜,实际试用时感觉亮度和眩光控制都不错,用“明亮”来形容,也并不为过。加上OVF取景流畅、没有任何时滞,EVF恐怕没几个人会用了。

X100评论
取景器OVF实拍效果,可以用明亮来形容,投影的数据也非常清晰 

4.对焦提示

    这个OVF没有任何光学上的合焦提示,但是会把对焦框投影到取景器上,并且在AF成功时会有合焦提示(提示音+对焦框变绿),所以AF的使用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由于没有测距装置,手动对焦时是完全没有合焦提示的,只能根据模拟距离景深标尺上的提示估焦拍摄,那个红点只是当前位置的刻度,并不是一些人所期待的“只要红点调到景深范围内就可以合焦”。使用EVF取景时,还有另外一个模式,可以先AF,然后局部放大对焦点进行手动微调。

X100评论
和便携数码相机一样,对焦框变绿,提示合焦成功

5.视差校正

    OVF还具备针对旁轴结构的视差校正功能,半按快门合焦成功时,取景框会根据距离信息自动进行校正。但是,但是取景框校正位置以后,对焦点的位置并没有跟着改变,这会不会影响对焦位置,还没官方说法,等我问问富士再说吧。不过就我个人理解,既然AF是由主CMOS进行对比度检测,焦点的实际位置应该始终是一样的。

X100评论  X100评论
合焦后,对焦框会根据距离信息自动校正视差

镜头素质——X100成败的另一个关键

    X100成败的关键,一个是OVF的实用价值,另一个就是镜头素质了。对于固定镜头数码相机——尤其是卖的不便宜的固定镜头数码相机而言,镜头素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如果镜头不行,其它指标再好,最终也是白搭。

X100评论
Fujinon 23mm/F2 SuperEBC ASPH.

    X100采用了一支Fujinon 23mm/F2 SuperEBC ASPH.定焦镜头,在APS画幅上的视角基本相当于35mm镜头,既然是为X100全新设计的镜头,Fujinon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就不用提了。直接说这支23/2镜头,它采用了86组设计,内含一枚非球面镜片,以及9叶片光圈。另外,这支镜头还有配有4叶片镜间快门和ND8中灰滤镜,这个后面再说。

X100评论

    从结构上看,这支镜头很像是CONTAX T系列用的Sonnar结构(个人观点,不负责任)。Sonnar结构非常适合设计小体积、短法兰距的大光圈镜头,但是因为短焦距Sonnar镜头的屁股太大,所以没法用在单反上,因此也就不常见。

X100评论

    从官方MTF曲线、官方样张以及dpreview的样张(有畸变和各挡光圈的边缘成像样张)来看,镜头分辨率表现还不错,即使全开光圈,边缘成像的素质也是比较高的,而畸变对于一支23mm镜头来说也不算大。短焦距Sonnar的那个在单反上用不了的“大屁股”,在X100上反倒成了优势——镜头后组尺寸达到27mm,比前组还大,而APS传感器的对角线尺寸是28.4mm,这样就使传感器的边缘也可以接收到足够的光线。而且X100传感器边缘的微透镜排列方式,也针对边缘非垂直入射的光线做了优化。至于APS画幅裁掉边缘,个人认为没起到多大作用,这支23/2镜头肯定是针对APS的小像场设计,裁切的余地并不大。

    不过,虽然从数据和硬指标上来看,这支镜头都不差,但是也许是样张都采用了标准的色彩模式,也许是故意要这种风格,也许……反正目前样张看上去都比较平淡,没什么冲击力,而且逆光和高反差场景的表现,暂时也没有见到相关的样张,只这样的话,这支镜头目前还无法打动人。不过,说了这么多,全都是主观感觉,这支镜头到底表现如何,还要等拿到样机以后才能知道。

镜间快门的是与非

X100评论
X100的快门

    固定镜头相机有一个的好处:可以使用时滞更小、噪音和震动更轻的镜间快门。X100也不例外,它采用了4叶片镜间快门,最高速度达到1/4000秒——这个值比通常的镜间快门高出不少,不知道是怎么实现的……由于是镜间快门,所以闪光同步速度也没有限制,1/4000秒仍可使用闪光灯。

X100评论
内置ND8中灰滤镜

    在f/2的时候,X100最高快门速度只有1/1000秒,这给户外大光圈的拍摄带了很大郁闷,不过富士倒是想的周到,给镜头内置了一片ND8中灰滤镜,这样就降低了3EV的曝光量,解决了户外大光圈拍摄的问题。

    X100不是纯机械快门,而是机械-电子混合式快门,镜间快门以1EV步进,然后在每挡之间依靠电子快门实现1/3EV的步进。试用时发现镜间快门的工作声音非常小,所以富士给想听快门声的用户录制了镜间快门、帘幕快门、反光板弹起三种快门声,作为模拟快门音使用,以增添拍照时的感觉乐趣。

手动对焦——手动党要失望

    那些技术纯熟、用35mm镜头手动对焦的速度已经比自动对焦还快的老鸟们,都期待着用X100的手动对焦+光学取景器去扫街能有多爽。可惜,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X100评论
这才是X100镜头的真面目

    虽然手动对焦在OVF模式下只能估焦拍摄,但这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X100镜头的真面目是一个封装好的电驱动镜头,手动镜头的造型只是一个外壳而已,手动对焦环也只是模拟,实际上对焦仍由电机驱动,富士的解释是如果做成真正的手动对焦,镜头体积没法控制。但是这样一来,从转动对焦环到电机开始工作,毕竟会有时滞,以至于动作拖泥带水,完全别想找回手动时代的感觉。相比之下,自动对焦却不受任何困扰,虽然没有相位检测对焦,但是对比度检测AF速度也达到0.16秒,而且OVF有合焦提示,用起来要舒服多了。

X100其它的几个关键字

快门线

X100评论
X100快门按键上的螺纹不是摆设,确实可以使用标准的机械快门线。

此T门非彼T门

    不少人在几个月前看到X100照片的时候大呼富士的专业性,居然给X100设置了T门。T门是一个属于胶片手动时代的模式,B门大家都知道,按下快门按键以后快门打开,什么时候松手,快门什么时候关上;T门则更好用,按一次快门按键,快门打开,再按一下,快门关上,不用一直按着按键。

X100评论

    不过很遗憾,X100T门不是传统意义的T门。X100的快门速度范围是1/4000秒至30秒及B门,但是速度盘上刻不下这么多字,所以只刻到1/4秒,如果使用1/2秒至30秒的曝光时间,需要将速度盘转到T挡,然后在LCD菜单里选择。

快门时滞

    光学取景+镜间快门的设计,使富士X100的快门时滞仅为0.01(10毫秒),比任何一部单反相机都要低,甚至比使用焦平面快门的徕卡M还低。不过我个人理解,这是建立在OVF模式下、并且使用手动对焦(CMOS不工作)的基础上;如果使用自动对焦,即使在OVF模式下,仍然需要用主CMOS进行对比度检测自动对焦,CMOS从对焦工作状态切换到拍摄状态的速度能不能赶上这10毫秒的快门时滞,我现在不敢胡说,等我进一步向富士问核实吧。

法兰距离

    X100的法兰距离(镜头凸缘到焦平面的距离)是5.6mm,虽然没有索尼R12mm那么夸张,但是也比现在所有可换镜头相机都小了。也正因为如此,那支23/2镜头至少有一半都在机身里面,所以才能看起来像饼干头一样。

值不值一万?就看镜头了

    专访的时候,富士的说法是希望X100上市价格为一万元左右,并且希望能X100能一年以后不掉价。个人认为,大家不必太在意这种官方辞令,数码无经典,徕卡M8都保不了值,况X100呼。相信X100的上市价格不会那么夸张,至少经销商报价不会那么夸张,8000以内才是合理价位。

    X100到底值不值这个价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镜头素质。因为现在X100的手感、操控性都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工业设计和混合式取景器更是非常给力,只差镜头的成色没经过检验了,毕竟从官方的样张里看不出太多名堂来。

X100评论

    dpreviewPhil Askey当年在测试索尼R1的时候有云:“售价1000美刀的R1,镜头素质已经和1000美刀的镜头差不多了。”我对X100的期望到没那么高,这支Fujinon 23mm/F2 SuperEBC ASPH.镜头只要能达到500美刀镜头的表现,那么X100就算是真正的成功了。反之的话,那它的附加价值可能会大于拍摄价值。

    数码了这么多年,至今没有一款数码相机能取代替CONTAX T3和徕卡CM这种高素质便携固定定焦镜头胶片相机的位置(徕卡X1、适马DP从使用方式上来说还是太数码了)。X100的出现,让这个空白一下有了被填补的可能——至于X100能否真的成为数码时代的CONTAX T3和徕卡CM,就看它的成像了,毕竟那两台胶片机的魅力不仅仅是外观而已。不过不管怎么说,富士能在这个充满怀旧情节的年代,带来了这样一款还原相机传统的形态和摄影方式的数码相机,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