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最近大家关注的焦点无疑是一款堪称史上最贵的APS单反适马SD1了,和大家一样,笔者对这款相机也一直十分好奇。虽然知道X3传感器的成像原理可以让它拥有超乎寻常的色彩表现和画质,但是对于其真实表现也总是停留在观看别人的样张上。什么样的表现可以让它的售价高达5万元,足以和全画幅的旗舰机型齐价?无奈适马样机总是来去匆匆,笔者也一直无缘上手,更别谈好好体验一把了。
今天,笔者终于有了几个小时的机会来较为深入的接触这款机器。下面就说说笔者本次短短几个小时的一点使用感受吧。
应该说,SD1的外观设计和做工、手感等还是不错的。镁合金机身、高档的蒙皮、手柄处的人性化处理都看出来适马对这款机器进行了更多的人体工程学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手感。
值得一提的是SD1的光学取景器有着宽大的眼罩,使用起来感觉宽敞明亮也很舒服。笔者本人戴眼镜,但是并不需要太贴近取景器就能观察到取景框内的画面。另外,SD1与时俱进也采用了3英寸的LCD屏幕。不过这个屏幕的分辨率偏低,在回放图片时的浏览效果不敢恭维。
拍摄过程中的感受
1、操作系统的适应
由于时间有限,笔者没有时间先熟悉机器就进入拍摄环节,因此在拍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参数设置等操作习惯的问题。品牌之间的操作差异降低了我的拍摄效率,常常需要时间来回想参数设置的方法和按键位置。尤其是笔者本次是在动物园进行拍摄,为了抓到想拍的画面就需要快速更改设置,但是对机器的不熟悉让操作变慢,从而遗漏了一些画面。
直到拍摄结束,笔者对SD1的操作系统才算习惯了,因此少了很多刚开始时的闹心。现在看来,SD1的操作系统也并不太麻烦。还记得SD14的时候,一看机背那么多的按键就有些让我头晕,而SD1为了减少机背上的功能键,将曝光补偿、ISO和测光模式键移到了机顶右肩,还在右肩后部增加了后拨轮,为此也就取消了原来的肩屏。
另外,SD1也采用了前后控制拨轮的设计,这是SD14的时候所没有的。这样一来,在更改曝光补偿、ISO和测光模式等设置时,基本操作就和尼康的操作方式接近,使用起来也很方便。熟悉的操作方式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我的使用障碍。至于被取消的那块肩屏,个人觉得原来的那个小肩屏有点鸡肋,取消了也不会影响操作。
适马SD1的FUNC功能键能显示所有当前设置,并支持快速设置
除了前面提到的三个独立按键外,其余的参数设置就要通过QS键进入快捷菜单,虽然操作起来也还算简单快捷,但是这个操作方式却是笔者最不习惯的一点。总的来说,SD1的操作还算方便,某些操作和其他品牌之间有一定的延续性。只是整体上从一个操作系统过渡到另外一个操作系统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会很不习惯。
2、对焦的问题
使用之前,其实最担心的是对焦问题。本次选用了一支适马105/2.8微距镜头,不带防抖。超声波马达和SD1搭配的时候,对焦也还安静。对焦速度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慢。因为是使用微距镜头,105/2.8的对焦行程较大,在拍摄距离变化过大的时候,镜头需要转过的对焦行程太长,对焦速度肯定就慢。
而我一般先切换到手动对焦,将对焦距离调整到和眼前的拍摄距离接近时再换用自动对焦,这样对焦速度就快很多。如果是在进行微距拍摄就干脆使用手动对焦。
SD1的11点对焦系统的对焦点布局过于向中心集中,但是在构图的时候也还算够用。在拍摄的时候还可以通过机背右上侧的对焦点选择键配合前拨轮来更改对焦点,眼睛都不用离开取景器,操作也比较方便。另外,SD1还提供对焦微调功能,不过本次试用并没有使用上。
3、让人抓狂的存储速度
拍摄中的环境变化比较大,因此时常需要更改相机的设置,也常常需要尽快回放查看照片效果。当我第一次拍摄几张照片后,想要回放的时候,发现死活回放不了,存储的指示灯一直在闪烁。好吧,等待吧,大约等待二十余秒才存储完毕。如果你一口气拍摄了更多的话,需要等待的时间将更长。不过,主要原因是采用了RAW+JPEG格式,而RAW格式单个文件量大约在50MB左右。不过就算如此,SD1的存储速度也确实太慢。
不仅如此,因为存储速度慢影响的不仅仅是回放,还有参数设置。在存储的时候似乎也无法打开快捷菜单更改参数。本次没有测试连拍时的存储速度,但是笔者在正常情况下连续拍摄三四张并没有出现停顿无法拍摄的情况。因此,想来只要不是拍摄体育类的题材,普通的拍摄还是可以连续进行的。
关于成像的初印象
不太靠谱的AWB
在整个拍摄的过程中,笔者很担心焦点不实,所以总是习惯拍摄完成后就回放检查焦点虚实。然而每次回放的结果都让人很沮丧——从LCD上看到的画面效果总是色彩怪异、锐度和细节都不好、对比度和反差也不行的画面。哪里还有神器的半点痕迹?
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首先是SD1的自动白平衡实在有些不靠谱。或许有那么一些片子色温正常了,但是也有很多片子色温偏差太多。所以,不要依赖AWB。当然,另外一个原因前面已经提到,LCD本身的显示效果差:像素低,浏览效果不精细。
悲剧的JPEG
拍摄之初,早闻适马相机的JPEG成像不能用,但是到底能差到什么程度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回放的时候终于明白什么叫“不能用”。如果说在机器上回放看效果差也就算了,在电脑上观看一样的效果——色彩平淡、噪点严重,细节和锐度都很差。
不乐观的高ISO
看JPEG成像的时候,发现ISO100的暗部竟然都能看到噪点,ISO 200的噪点就很明显了。这几乎让我崩溃,高感表现不是提高了吗?不是可以用到ISO 400吗?这是神马情况?
总而言之,整个拍摄过程中,操作上的不习惯导致拍摄不顺手不流畅外,回放效果又打破了种种高画质的传闻,让我的感受跌到了谷底。由于不敢使用高感,加上镜头又没有防抖功能,快门速度上不去,被摄物体又老是在动,很多照片又虚掉了,这真是一次不爽的拍摄体验。
但是我知道X3不是传说,那些震撼的样张不是捏造。尽管感受很不爽,但是我还有底牌——那就是RAW!没错,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SD1的RAW格式图片。会有奇迹吗?
救世英雄——RAW震撼登场
我很沮丧的、心灰灰的一边看着照片,一边安装适马Photo Pro这个软件。当第一张图片打开时,我顿时觉得这个世界鲜亮起来了,有交响乐和掌声响起,这真是个美妙的感觉,这个反差太巨大,以至于让我不得不惊叹。
请点击查看大图,RAW格式的色彩更加艳丽,眼球暗部的噪点也没了
如果说刚才看到的JPEG图片是凤姐,那么Photo Pro打开后,凤姐就能变成范冰冰。什么噪点、什么平淡、什么偏色通通都是浮云。通过适马Photo Pro这个软件,我们可以很方便的纠正曝光、白平衡等问题。而且使用这个软件打开的图片,完全没有JPEG上看到的那些噪点。经过简单的调整,就可以输出一张迥异于JPEG图像的高画质图片。
Photo Pro两倍原尺寸输出效果不如原尺寸输出,100%截图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Photo Pro可以插值输出两倍原尺寸的图片,因为是经过插值运算,因此在两倍输出时,放大到100%时感觉细节并不够好。因此一般来说还是使用原尺寸输出就可以了,除非是在需要较大画幅的输出时,两倍原尺寸还是有用的。
样片1-体验高锐度和解像力
所有图片均为SD1的RAW格式输出。
在拍摄动物的时候,SD1的对焦并没有拖后腿,表现还不错。使用RAW后期输出时,动物皮毛颜色非常正,画面的锐度和细节也都非常高。尤其是几张眼睛的片子,毛发纤毫毕现。那张猴子的照片是隔着玻璃拍摄的,细节描写能力也还如此高。
样片2-体验X3色彩魅力
如果说前面的样张展示了X3的高解像力的话,那这里的样张就可以看出X3在色彩上的优势。这里的部分微距样片,由于使用了小光圈,虽然锐度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可以看到X3在色彩表现上的魅力。
小结
可以说,使用SD1让笔者体验到了两个极致的心情。极弱的JPEG成像让人崩溃,而极强的RAW格式图像又能让人兴奋,两种极致的反差是SD1最明显的特点。不过回过头来看,除了JPEG成像的不堪入目外,SD1的其他方面都还不错。操作系统算不上缺点,只是个人使用习惯的问题。
RAW格式的优异成像掩盖了这款机身上的其他不足,比如高感,个人觉得还是不可使用太高,虽然目前看来ISO 200在输出时并没有看到太多噪点,但是ISO 400笔者没有敢尝试。其实对于专业的摄影师来说,RAW格式成像才是王道,因此只此一项足以让SD1骄傲。
现在看来,SD1最大的问题其实不是相机和画质,而是定价。固然SD1的RAW图像优异,但是5万元的价格确实有些离谱了,相信真正上市的价格应该远低于这个数吧。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