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最近几年,数码单反相机配套的镜头产品不光在光学结构提升画质方面有了明进步,在人性化设计的辅助系统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改进。其中防抖技术的运用可以说明显地提升了用户在拍摄时的成功率,是一种较为热门的对比性技术。那么目前市场上有哪些镜头加入了此技术并且还比较受欢迎?!请看笔者的推荐。
目前被应用在数码单反产品上的防抖技术主要分为两种:感光元件位移式的机身防抖技术以及镜片移动式镜头光学防抖技术。后者按照厂家专利技术标准可以具体划分为:佳能的IS防抖技术、尼康的VR防抖技术、适马OS防抖技术以及腾龙的VC防抖。下面我们首先将进行分别介绍。
佳能IS(Image Stabilizer)防抖技术:
IS防抖技术是世界上第一种被应用在民用产品上的光学防抖技术,是佳能公司在1995年发明的。首只应用该技术的镜头为佳能EF 75-300mm F4-5.6 IS USM镜头。如今,IS防抖技术也已经发展到了第二代,佳能EF 70-200mm F/4L USM IS就是采用二代防抖技术镜头中的佼佼者。
该技术的具体原理为:它属于典型的镜片移动式光学防抖。在所有的佳能的防抖镜头中,全部安装有陀螺传感器。它能够准确地检测人手产生的全方位振动。然后把它转化为电信号,经过镜头内部的芯片处理之后,控制一组修正光学镜片与感光元件(胶片)做平面平行的移动,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由于手抖造成光线偏移。这个系统能够有效地改善手持拍摄的效果。
如果以抵消的快门速度来衡量这个数值,第一代IS技术可以玩家使用比理论快门数还低2档的速度,而目前最先进的二代IS防抖技术可以让玩家使用理论快门速度还低4档的速度了。
尼康VR(Vibration Reduction)防抖技术:
VR防抖技术是尼康公司在1994年正式提出的,当时他们只是实验性地推出了一款旁轴相机Zoom-Touch 105 VR,但是此举并没有引起玩家的足够重视。他们并没有因此放弃这个项目,在2000年正式推出了第一支防抖镜头AF Nikkor D 80-400mm f/4.5-5.6 VR变焦镜头。
该技术与佳能的IS防抖技术从原理上看基本接近:都是通过镜头组中的浮动镜片来纠正光线偏移的。与佳能IS系统不同的是,尼康将侦测装饰设计了为电子检测装置。当发生振动时,驱动控制单元会驱动补偿镜片组进行位移,有效减少外部抖动对画面成像造成的影响。而且,这种防抖效果还是可以分两种调整,NORMAL模式可校正上下左右四方向的抖动,比较适合于追拍运动物体。而ACTIVE模式适合在抖动的环境中使用,比如在外面疾驰的越野车上等等。
与IS防抖技术相同的是,VR防抖技术也经历了两个版本。以前的24-120VR 70-200VR等镜头使用的一代VR防抖,有效降低安全快门三档左右。而新型的18-200VR以及105VR等镜头采用的是二代VR防抖,有效降低安全快门可以达到4档左右。
作为一线镜头厂商的适马公司,也在防抖技术上下足了功夫,他们在佳能与尼康两大厂商之后也推出了自己的镜头防抖技术。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包含此项技术新镜头越来越多。
它的技术原理为:适马OS技术是通过镜头内的一个感应器来测量相机震动的方向及幅度,然后将这些数据传递给镜头上的处理芯片,芯片会自动调整镜头内部的浮动镜组进行运动抵消机身震动对成像带来的影响,将镜头内部的光线最大程度地维持在同一轴线上,使图像始终保持稳定,最后可以得到清晰而锐利图像。
腾龙公司最近两年的镜头技术进步明显,其研发了一种名为VC的防抖系统。该技术全称为Vibration Compensation(抖动补偿),为腾龙公司独有的一项专利技术。
实际上,它是通过三个钢球上的三个驱动线圈以电磁方式驱动抖动补偿镜片(VC镜片)的“三线圈方式”,来实现防抖功能的。新型VC机构采用较轻的可动线圈方式,以降低驱动部件的负载,可用更小的线圈、磁石来驱动,从而使防抖机构整体实现小巧、轻量化。
佳能EF-S 18-200mm f/3.5-5.6 IS镜头是一款符合“一镜走天下”拍摄风格玩家使用的镜头,也是佳能某些单反产品的套机中的套头。它的广大变焦范围对于在暑期出游的朋友的来说使用起来很方便,这款产品也具备了IS防抖功能,能够在长焦端上保持相对稳定。它的最新参考报价大约在3500元左右,绝大多数产品为从套机中拆出来的版本。
佳能EF-S 18-200mm f/3.5-5.6 IS镜头
EF-S 18-200mm f/3.5-5.6 IS是佳能推出的首支EF-S系列大变焦比镜头,涵盖从广角到长焦的焦距范围(35mm换算相当于29-320mm),适用于配备APS-C尺寸CMOS图像感应器的EOS数码单反相机*,满足摄影爱好者对便携性和高性价比的要求,使镜头产品线更完善。
佳能EF-S 18-200mm f/3.5-5.6 IS镜头
在手持相机拍摄时,EF-S 18-200mm f/3.5-5.6 IS镜头的IS光学防抖效果显著,相当于提高约4档快门速度,即使在昏暗环境或室内拍摄,也能获得清晰的影像。
佳能EF-S 18-200mm f/3.5-5.6 IS镜头
另外镜头可以自动判断是否为追随拍摄,从而自动调整防抖方式,提高追随拍摄的成功率。镜头的光学结构是12组16枚镜片,其中包括2片UD超低色散镜片和2片高精度玻璃模铸非球面镜片;通过优化镜片位置和镀膜技术,减轻眩光和鬼影现象,提高镜头的光学素质。
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在整个变焦范围内都是0.45米,有出色的近摄功能。采用圆形光圈设计,可以拍摄出美丽的虚化效果。EF-S 18-200mm f/3.5-5.6 IS镜头还设置了变焦环锁定装置,在开启锁定后可以防止镜头自动伸长以避免剐蹭,从而更好的保护镜头。镜头的材料选用了环保的无铅玻璃。滤镜口径是72毫米。
佳能 EF-S 18-200mm f/3.5-5.6 IS | |
镜头定位 | APS画幅镜头 |
镜头用途 | 长焦镜头 |
镜头结构 | 12组16片 |
滤镜尺寸 | 72mm |
最大光圈 | F3.5-5.6 |
最小光圈 | F22-F38 |
光圈叶片数 | 6片 |
等效焦距 | 28.8-320mm |
产品特点 | 涵盖广角到长焦的11倍超大变焦比镜头 带IS防抖功功能,效果相当于提高约4档快门速度 采用两片UD超低色散镜片和两片非球面镜片,带来出色画质 优化的镜头镀膜及镜片位置,有效抑制鬼影和眩光 全焦距范围内最近对焦距离0.45米 采用圆形光圈,具有出色背景虚化效果 高速CPU和优化的对焦算法,带来高速自动对焦 配备镜头变焦环锁定装置,方便携带 |
包装清单 | 佳能EF-S 18-200mm f/3.5-5.6 IS x1 遮光罩EW-78D x1 镜头盖E-72 x1 镜头软包LP1116 x1 |
佳能EF 24-105mm f/4L IS USM虽然不是佳能“大三元”系列镜头的招牌作品,但用料同样上乘。它的重量为650克,镜头体积为83.5mm×107mm。滤镜口径仍旧是77mm,可以与其它许多L头共用一套滤镜。它是目前佳能L级镜头中的性价比比较高的一款。
EF24-105L在镜头接环、缝隙及镜筒的伸缩之处也加入防水滴防尘设计,使它可以应付严峻的拍摄环境。其第3代IS的设计,不但能够提供3级快门速度的修正效果,而且内建的三架脚检测功能,也可避免用户因忘了关闭IS系统而令影像模糊。
它内部继承了超声波马达,对焦时安静而准确,同时具备了全时手动对焦功能!它的IS镜片位移来进行补偿抖动,能够保证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中拍摄的稳定性。镜头内部设计了多片多层超级光谱镀膜优化的镜片,可以有效抑制鬼影和眩光。
佳能 EF 24-105mm f/4L IS USM | |
镜头定位 | 135mm全画幅镜头 |
镜头用途 | 标准镜头 |
镜头结构 | 13组18片 |
变焦方式 | 伸缩式镜头 |
滤镜尺寸 | 77mm |
最大光圈 | F4.0 |
最小光圈 | F22 |
光圈叶片数 | 8片 |
最大放大倍率 | 0.23(105 mm处)倍 |
视角范围 | 水平: 74度-19度20分 垂直: 53-13度 对角线:84度-23度20分 |
产品特点 | F4恒定光圈标准变焦L镜头。使用了1片超级超低色散(超级UD)镜片和3片非球面镜片,能有效控制畸变和色差。内置影像稳定器,相当于提高三档快门速度。多层超级光谱镀膜以及优化的镜片排 放位置,可以有效抑制鬼影和眩光。采用圆形光圈,可全时手动 对焦,并具有良好的防尘防潮性能。 请注意:本产品虽然具有一定的防水滴性能,但是如果在雨天拍摄时,请尽量不要将本产品淋湿。 |
佳能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是人气十足的一款高端顶级变焦镜头,色友们称其为“小白兔”,参考报价为14800元上下。该镜头为佳能品牌最新锐的顶级大三元镜头之一,适合拍摄包含人像在内的多种题材。它较之前的小白EF 70-200mm F2.8L IS USM在IS防抖系统上有明显升级,是必须推荐的产品之一。
佳能EF 70-200mm F2.8 L IS II USM产品实物
佳能EF 70-200mm F2.8 L IS II USM产品实物,包含三种全新的附件
从外观设计上,这只镜头相比前作来说改进不大,依然保持了出色的防尘防水性能。但具体的三围尺寸较之之前的86.2×197mm进化到89×199mm,重量也略微上升20g达到了1490g,份量十足。
佳能EF 70-200mm F2.8 L IS II USM官方图片
光学结构上,新款二代IS小白镜头采用了23片19组结构,较之上一代的23片18组有了一定的变化,特殊镜片方面由4枚UD镜片进化为1枚萤石镜片+5枚UD镜片,技术含量大大提高,可以想象成本也相应提高。此外,其最近对焦距离也调整到了1.2m,放大倍率也从原来0.17X变成了0.21X。
当然,也许EF 70-200mm F2.8 L IS II USM最大的卖点还是在于加入了全新的II代IS防抖系统,最高可以提供4档快门的防抖效果,比起前作的3档防抖效果要提升了不少。
佳能 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 | |
镜头定位 | 135mm全画幅镜头 |
镜头类型 | 变焦 |
镜头结构 | 19组23片 |
滤镜尺寸 | 77mm |
最大光圈 | F2.8 |
最小光圈 | F32 |
光圈叶片数 | 8片 |
焦距范围 | 70-200mm |
最近对焦距离 | 1.2m |
视角范围 | 水平:29-10度 垂直:19度30分-7度 对角线:34-12度 |
防抖性能 | 光学防抖(4级) |
镜头重量 | 1490g(仅镜头) |
产品特点 | 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是专业摄影师和摄影发烧友常用远摄变焦镜头的人气款——EF 70-200mm f/2.8L IS USM的进化版,是以明亮的最大光圈为一大魅力的大口径远摄变焦镜头。在体育摄影、人像摄影、风光摄影等各个领域均有广泛应用。自动对焦由安静迅速的USM(超声波马达)驱动,能够帮助用户准确捕捉快门时机。镜头采用了5片UD(超低色散)镜片和1片萤石镜片,对色像差进行了良好的补偿。镜头的全焦段均具有与L级别镜头相称的高分辨率和对比度。此外,在镜头对焦镜片组(第2组镜片)配置的UD(超低色散)镜片,可以对对焦时容易出现的倍率色像差进行良好补偿。采用优化的镜片结构以及超级光谱镀膜,使得数码单反相机中易出现的眩光与鬼影得以最大限度的抑制。而经过强化的手抖动补偿机构(IS影像稳定器)可带来相当于约4级快门速度的手抖动补偿效果。不仅如此,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通过提高镜身的强度、改善元件连接处以及采用防水滴防尘结构等,实现了更高的耐用性与牢固性,使其能够满足专业摄影师在苛刻拍摄条件下使用的需求。另外,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也缩短至约1.2米。是一款使用自由度得到进一步提升的高端远摄变焦镜头。 请注意:本产品虽然具有一定的防水滴性能,但是如果在雨天拍摄时,请尽量不要将本产品淋湿。 |
除了之前推荐的大光圈高端红圈L镜头之外,还有一些用户喜欢使用微距头同时来拍摄微距题材作品以及来拍摄人像作品,从而实现一举两得。而佳能EF镜头系统中具备光学防抖功能以及成像素质较好的产品为佳能EF 100mm f/2.8L IS USM,它的参考报价为5800元左右。
该产品最大的特点为搭载了佳能新型“双重IS影像稳定器”技术。该技术是针对相机的“倾斜抖动”和“平移抖动”这两种抖动进行准确补偿的新方式:普通拍摄时,对图像产生较大影响的是相机的“倾斜抖动”;而在微距拍摄等近距离拍摄情况下,“平移抖动”这种抖动方向平行于成像面的上下移动会严重影响到拍摄。
双重IS影像稳定系统示意图
“双重IS影像稳定器”中不仅配置了可检测相机倾斜于光轴抖动程度的角速度感应器,并且新搭载了检测垂直于光轴抖动的加速度感应器。“双重IS影像稳定器”同时采用了全新算法,将这两种感应器的信息结合到一起从而进行最恰当的手抖动补偿。这样一来,在普通的手抖动补偿基础上,长期以来难以克服的微距拍摄等产生的手抖动也得以实现有效补偿。
从外观上看,该镜头具备了镜筒平滑外形设计的特点,虽然再起内部增加了手抖动补偿光学元件,但是佳能方面有意控制了镜头体积及重量,最终体积77.7×123毫米、重量为625克。而且,其镜头卡口、控制面板、各种开关以及对焦环均采用了防水滴防尘构造,能够有效防止水滴及灰尘侵入到镜头内部。
该镜头光学结构图
此镜头定位于红圈L级别镜头产品,因此在其光学结构上设计更为讲究。其第4片镜片采用了对色像差具有很好补偿效果的UD(超低色散)镜片。在靠近金属材质被摄体拍摄或逆光下进行微距摄影等时,有效降低了被摄体周围易出现的色像差。另外,镜头第3、第6组镜片配置发生了巨大变化。镜头设计在提高镜头分辨力的同时,通过对镜片配置及镀膜的优化,抑制了眩光和鬼影的产生。同时,还抑制了偏色现象,实现了非常好的色彩平衡。
佳能 EF 100mm f/2.8L IS USM微距 | |
镜头定位 | 135mm全画幅镜头 |
镜头用途 | 微距镜头 |
镜头结构 | 12组15片 |
滤镜尺寸 | 67mm |
驱动马达 | USM |
最大光圈 | F2.8 |
最小光圈 | F32 |
光圈叶片数 | 9片 |
焦距范围 | 100mm |
最大放大倍率 | 1倍 |
视角范围 | 水平:20度 垂直:14度 对角线:24度 |
防抖性能 | 光学防抖(4级) (放大倍率0.5倍时,相当于约3级快门速度,放大倍率1倍时,相当于约2级快门速度) |
产品特点 | 搭载了能够在微距摄影时发挥出良好效果的双重IS影像稳定器的中远摄微距镜头。它是以具有良好口碑的“EF 100mm f/2.8 USM 微距”为基础,对其光学性能加以进一步改善而成,加上防水滴防尘结构的导入,此款镜头最终成为了L镜头。双重IS影像稳定器能够对在微距摄影等近距离拍摄时产生很大影响的“平移抖动”(垂直于光轴方向的抖动)进行补偿,并能够与一般情况下发生的“倾斜抖动”配合发挥很高的手抖动补偿效果。因此,“EF 100mm f/2.8L IS USM 微距”能够在通常的拍摄距离下实现约相当于4级快门速度的手抖动补偿效果,而在普通的手抖动补偿机构很难发挥效果的微距摄影时,也能够发挥出良好效果。当放大倍率为0.5倍时,能够获得约相当于3级,当放大倍率为等倍(1倍)时,能够获得约相当于2级快门速度的手抖动补偿效果。镜头结构为12组15片,其中包含了1片对色像差有良好补偿效果的UD(超低色散)镜片。优化的镜片位置和镀膜可以有效抑制鬼影和眩光的产生。为了保证能够得到美丽的虚化效果,镜头采用了圆形光圈。此外,还可以选购另售的三脚架接环,能够体验专业级的微距摄影。镜头的最大放大倍率为1倍,最近对焦距离为0.3米,并且搭载了能够迅速宁静地进行对焦的环形超声波马达,可实现全时手动对焦。 请注意:本产品虽然具有一定的防水滴性能,但是如果在雨天拍摄时,请尽量不要将本产品淋湿。 |
尼康AF-S DX 16-85mm f/3.5-5.6G ED VR镜头
该镜头内置轻便的宁静波动马达(SWM),可使相机快速安静地进行自动对焦操作,小巧轻便的设计便于更灵活的操作。该款镜头的外观长宽尺寸约72x85mm,提供了舒适的手感,是日常摄影的理想选择,尤其适合喜爱旅行和自然摄影的人士。
镜头内集成了VR减震II系统,有效降低因相机摇晃所带来的照片模糊情况,为摄影者提供了相当于提高4档快门速度的拍摄效果。它还支持在黄昏、夜晚,甚至光线很差的室内环境下手持相机拍摄。尼康VR功能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可以提供稳定的取景器影像,这也使得取景和构图的过程更流畅和精确。
尼康AF-S DX尼克尔 16-85mm f/3.5-5.6G ED VR | |
镜头定位 | APS画幅镜头 |
镜头用途 | 广角变焦 |
镜头结构 | 11组17片(包含2片ED镜片和3片非球面镜片) |
对焦方式 | M/A(手动优先自动对焦)和M(手动对焦) |
变焦方式 | 伸缩式镜头 |
滤镜尺寸 | 67mm |
最大光圈 | F3.5-5.6 |
最小光圈 | F22 |
光圈叶片数 | 7片 |
等效焦距 | 24-127.5mm |
视角范围 | 83度-18度50分 |
防抖性能 | 光学防抖(VR II) |
产品特点 | AF-S DX尼克尔16-85mm f/3.5-5.6G ED VR是一款以内置宁静波动马达和VR减震II 功能为特点的DX 尼克尔镜头。新型大变焦DX尼克尔镜头具有 16 到 85 mm 的焦距,适合广泛的拍摄场景,包括室内或室外的活动、城市风貌, 人像和风景。将这款镜头安装在任一DX 格式尼康数码单镜反光相机上时,视角相当于35mm格式胶片相机或尼康 FX 格式相机24 至127.5mm 的视角 |
符合“一镜走天下”镜头往往具备了较大变焦比,焦距长的特点使得这类镜头非常适合加入光学防抖系统。而此类镜头的最新选择尼康AF-S DX NIKKOR 18-300mm f/3.5-5.6G ED VR镜头在近期因为它搭载了目前最大变焦比获得了较高人气,值得推荐,具体报价为6500元左右。
尼康AF-S DX NIKKOR 18-300mm f/3.5-5.6G ED VR官方图片
如图所示,此款新镜头外观与尼康AF-S VR 28-300/3.5-5.6G ED镜头比较接近,实现了目前单反镜头中较高的16.7倍光学变焦比。它与28-300VR头一样也是采用了紧凑型镜筒设计。镜筒的下方设计了一个变焦锁定开关,确保镜头在用户不使用时不会意外伸出。
尼康AF-S DX尼克尔18-300mm f/3.5-5.6G ED VR镜头的最大特点为具备18-300mm的16.7倍超大变焦,可进行从广角到超远距离的拍摄。加上此前推出的AF-S DX尼克尔18-200mm f/3.5-5.6G ED VR II以及AF-S尼克尔28-300mm f/3.5-5.6G ED VR一起,使得高倍率变焦镜头的阵容进一步壮大。
而该款镜头除可实现1:3.2倍的最大还原比率以及最大远摄端f/5.6的最大光圈外,还配备内置防抖功能(VRII),提供相当于增加4档快门速度的照相机震动补偿,有效地减少相机振动,可轻松进行超远距离拍摄。AF-S DX尼克尔18-300mm f/3.5-5.6G ED VR镜头运用了ED玻璃和非球面镜片,以专为数码单反相机优化的光学系统,提供卓越的光学性能。
尼康AF-S DX NIKKOR 18-300mm f/3.5-5.6G ED VR | |
镜头定位 | APS画幅镜头 |
镜头用途 | 中长焦镜头 |
镜头结构 | 14组19片 |
驱动马达 | SWM |
最大光圈 | F3.5-F5.6 |
焦距范围 | 18-300mm |
等效焦距 | 27-450mm |
防抖性能 | 光学防抖(VR II) |
尼康旗下新顶级产品新款尼克尔AF-S 70-200mm F2.8 G VR II镜头虽属“二代产品”,但是它的人气是众多尼康用户眼中依然是较为完美的。此镜头在市场内的参考报价大约为15000元上下,确实比一代贵了不少。
尼康新款尼克尔AF-S 70-200mm F2.8 G VR II镜头
随着这款镜头的推出,形成了一个尼康新“大三元”变焦镜头系列正式成立。该系列还包括去年发布的AF-S 尼克尔 14-24mm f/2.8G ED 和 AF-S 尼克尔 24-70mm f/2.8G ED,完全覆盖14mm 到 200mm 的焦段,并且在整个焦距范围内支持 f/2.8 的最大光圈。
尼康新款尼克尔AF-S 70-200mm F2.8 G VR II镜头的MTF曲线图
尼康AF-S 尼克尔 70-200mm f/2.8G ED VR II镜头作为该焦段顶级产品,其加入了尼康目前所有的新技术,其中包括了使用了多达7片ED玻璃镜片、纳米结晶涂层、为相机震动补偿提供了相当于提高4档快门速度的尼康减震系统(VR II),以及宁静波动马达(SWM)。该镜头还提供三种对焦模式的高级操作:M、A/M、M/A,并可实现手动对焦或者手动微调对焦(在自动对焦模式中通过简单地旋转镜头对焦环而实现)。
尼康方面特别强调其减震系统(VR II)的功能:它为相机震动补偿提供了相当于提高 4 档快门速度的拍摄效果。可使用2种减震模式。
标准模式:减震装置减少了普通的相机震动。同样支持摇摄。
动态模式:减震装置减少了相机震动,如在车辆上进行拍摄所产生的震动。
尼康新款尼克尔AF-S 70-200mm F2.8 G VR II镜头结构图
以上这些技术的加入,使得这支镜头提供出色的拍摄性能和超高的影像品质,满足了专业用户和摄影发烧友的拍摄要求。
尼康 AF-S 尼克尔 70-200mm f/2.8G ED VR II | |
镜头定位 | 135mm全画幅镜头 |
镜头用途 | 中长焦镜头 |
镜头结构 | 16组21片 |
镜头卡口 | 尼康F卡口 |
滤镜尺寸 | 77mm |
驱动马达 | SWM |
遮光罩 | HB-48 |
最大光圈 | F2.8 |
最小光圈 | F22 |
光圈叶片数 | 9片 |
最近对焦距离 | 1.4m |
防抖性能 | 光学防抖(VR II) |
镜头重量 | 约1530g |
包装清单 | 77mm 镜头前盖 LC-77、镜头后盖 LF-1、镜头遮光罩 HB-48、软镜头袋CL-M4 |
尼康AF-S VR Micro-Nikkor 105mm f/2.8G IF-ED微距镜头
该产品的最大特点为拥有1:1放大倍率,同时加上VR防抖功能,会给大家的手持拍摄细小物体带来很大方便。而且这支镜头还配置了AF-S超声波马达,以让我们获得更快的对焦速度。
通过改良的VR系统(VRII),拍摄者可以在比平常速度约慢4档*的快门速度下[大约3米至无限远(1/30倍复制比率)]拍摄出清晰锐利的影像。近摄情况下,相机抖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将大幅增加,从而极大地影响到影像的锐度。而尼康VR技术的运用提升了微距尼克尔镜头的性能,首次提供了VR的锐利效果,并提高了手持近摄性能。此外,VRII提供了稳定的取景器影像,方便在进行高倍放大拍摄时取景构图。
尼康 AF-S VR105mm f/2.8G IF-ED | |
镜头定位 | 135mm全画幅镜头 |
镜头用途 | 微距镜头 |
镜头结构 | 12组14片 |
镜头卡口 | 尼康F卡口 |
滤镜尺寸 | 62mm |
驱动马达 | SWM |
最大光圈 | F2.8 |
最小光圈 | F32 |
光圈叶片数 | 9片 |
焦距范围 | 105mm |
等效焦距 | 157.5mm |
最大放大倍率 | 1倍 |
视角范围 | 运用135胶卷的摄像角度 : 23度20分 运用Nikon DX 格式时摄像角度 : 15度20分 |
镜头直径 | 83mm |
镜头长度 | 116mm |
镜头重量 | 790g |
适马公司特有的OS技术在多款镜头上也有所运用,而此技术在大变焦比的长焦镜头上肯定更加合理也实用。日本适马全新款式的18-200mm F3.5-6.3 II OS HSM镜头搭载了包含OS防抖在内的全部优势性技术,且目前售价不足3000元,性价比十足。
适马18-200mm F3.5-6.3 II OS HSM镜头
SIGMA 18-200mm F3.5-6.3 II DC OS HSM具有11.1倍高倍变焦,特别为数码SLR单反相机而设计。性能全面、覆盖辽阔,由广角至远摄皆可胜任。镜身轻巧,长度只有87.7mm,大大提高便携性,活动自如,特别适合旅游摄影之用。
较前一代产品来说,该产品最大的特点在于更加追求轻便化设计,具体尺寸为75.3x 87.7mm,重量490克,而其重量仅为490克,是各大厂商同样规格镜头里最为轻便的。而同时它也搭配了超声波对焦马达以及OS防抖技术,是一款较为实用的“旅游镜头”。
适马18-200mm F3.5-6.3 II OS HSM镜头
SIGMA 18-200mm F3.5-6.3 II DC OS HSM的最大特点在于配备适马自行研发〝OS光学防震〞系统,防抖震度相等提升4级快门速度,令手持拍摄灵活轻松。(索尼及宾得卡口镜头并不配备OS防震系统功能)。附设HSM 数控超声速自动对焦系统,对焦快速、宁静。采用IF 内对焦设计,令镜身前镜组于对焦时保持不会变动,方便使用专用花辫形遮光罩及特殊圆形滤色片。光圈组件由7片圆形光圈叶组成,能创造焦外自然柔和的散景效果。
适马 18-200mm f/3.5-6.3 II DC OS HSM | |
镜头定位 | APS画幅镜头 |
镜头类型 | 变焦 |
镜头结构 | 14组18片 |
镜头卡口 | 佳能EF卡口,尼康F卡口,宾得卡口,索尼α卡口 |
变焦方式 | 伸缩式镜头 |
滤镜尺寸 | 62mm |
遮光罩 | 专用花瓣形遮光罩 |
最大光圈 | F3.5 |
最小光圈 | F22 |
光圈叶片数 | 7片 |
焦距范围 | 18-200mm |
最大放大倍率 | 1:3.8倍 |
视角范围 | 76.5度-8.1度 |
防抖性能 | 光学防抖 |
镜头直径 | 75.3mm |
镜头长度 | 87.7mm |
镜头重量 | 490g |
腾龙SP 24-70mm F/2.8 Di VC USD (A007)镜头是搭载腾龙VC防抖技术的最新锐镜头。该产品可以说凝结了腾龙目前所有的优势性光学技术,大约售价大约在七八千元左右。
腾龙SP 24-70mm F/2.8 Di VC USD (A007)镜头
该镜头确定发售佳能、尼康以及索尼三大卡口的版本。其中索尼卡口版本该镜头没有配备图像稳定系统,因为索尼数码单反相机机身配备有图像稳定器。对应索尼相机的镜头产品名称为“SP 24-70mm F/2.8 Di USD” 没有VC防抖标志。
腾龙SP 24-70mm F/2.8 Di VC USD (A007)镜头
该产品特点:
1. 全球首款搭载光学补偿的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对应大光圈标准变焦镜头。在低照度环境下,即使用低速快门进行手持拍摄也能获得优异画质,让大口径变焦镜头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腾龙SP 24-70mm F/2.8 Di VC USD (A007)镜头外观细节
腾龙SP 24-70mm F/2.8 Di VC USD (A007)镜头外观细节
2. 使用三枚特殊材质LD(低色散)镜片,三枚玻璃铸造非球面镜片,一个复合非球面镜片和两个XR(高折射率)镜片,实现与高端镜头所相符的同级顶级画质。该镜头还采用圆型光圈叶片*4,实现了优美的虚化效果。
3. 搭载超声波静音马达(USD):其在快速自动对焦的同时,还可以配合全时手动对焦功能,实现不间断的自动和手动对焦切换。
4. 这款大光圈标准变焦镜头采用了防止水气渗透到镜头内部的简易防滴溅构造设计。它拥有的24mm广角端的焦距,扩展了更广域的摄影范围。镜头采用全新的技术包括最新的光学设计理念,搭载防抖,超声波马达的同时还实现了轻巧便携的外观设计。
腾龙 SP 24-70mm f/2.8 Di VC USD(Model A007) | |
镜头定位 | 135mm全画幅镜头 |
镜头用途 | 标准镜头 |
镜头类型 | 变焦 |
镜头结构 | 12组17片 |
镜头卡口 | 佳能EF卡口,尼康卡口,索尼卡口 |
对焦方式 | 自动对焦,实时手动对焦 |
变焦方式 | 伸缩式镜头 |
滤镜尺寸 | 82mm |
遮光罩 | 花瓣型遮光罩 |
最大光圈 | F2.8 |
最小光圈 | F22 |
光圈叶片数 | 9片 |
焦距范围 | 24-70mm |
视角范围 | 全幅格式:34度21分-84度04分 APS-C格式:22度33分-60度20分 |
镜头直径 | 88.2mm |
镜头长度 | 108.5mm |
镜头重量 | 825g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