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2013年4月19日,今天是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照相机械影像器材与技术博览会CHINA P&E2013开展第三天,作为国内最大的影像器材与技术博览会,国内外知名厂商云集于此,蜂鸟网也将对P&E展开全程报道。在展会开展第三天,蜂鸟网将对大家感兴趣的厂商和展品进行多方位报道,敬请大家关注。
经历了两天吵吵闹闹的P&E2013,总算可以坐下来梳理一下观展的感受。本届P&E展会依旧如往常一样,没有特别新鲜的元素,除了适马18-35 F1.8的发布,仿佛也没有什么能够特别吸引器材党目光的产品出现。我在2012年有幸在英国参观了一年一度的Focus on Imaging展会,通过对比,看看我们的P&E和人家到底有什么不同。
首先还是先来介绍一下FOCUS ON IMAGING展会吧,相信很多朋友并不是很了解这个展会。FOCUS ON IMAGING是欧洲最大的年度影像器材展会,每年的3月份左右在伯明翰的NEC会展中心举办。可能更多的朋友相对来说还是了解两年一届的德国Photokina器材展。FOCUS ON IMAGING每年将近有大概200多家参展商参展,规模说不上大,但是可以说面面俱到。
FOCUS ON IMAGING展会模式可以说与P&E大同小异,但是涉及到具体的细节,P&E确实有很多不足和提高的空间。我在这里将从门票、参展商和展出器材、模特和展会环境来对比两个展会的不同之处。
1、门票:FOCUS ON IMAGING的门票是采用预售制度的,基本上提前一个月就可以从官网购票,当时的费用是8英镑,而现场购票则是10英镑每天。虽然不像P&E那样免费入场,但是每天观众人数还是非常可观的。
P&E并不需要门票,观众只需要在网站预约,或者现场登记便可以免费参观。所以会场内经常会出现人潮拥堵的情况,有的观众甚至因为推搡而引发争执。而在展厅门口还会有不道德的小贩给不知情的观众贩卖本来免费的入场卡,不得不感概中国的黄牛无处不在。
2、参展商和展出器材:2012年是个器材发布的大年,如尼康的D800D800E、D4,佳能的5D Mark Ⅲ,富士的X-Pro1和奥林巴斯的OM-D E-M5等,均在FOCUS ON IMAGING当中展出并提供试用。而2013年上半年并没有什么重磅的产品登陆市场,也直接导致了本届P&E的含金量打了折扣,再者是P&E本身的影响力还稍显不足,例如像松下、奥林巴斯等厂商今年也并没有参展。
而在器材的试用上,FOCUS ON IMAGING甚至将价值人民币小二十万元的适马200-500mm大“绿炮”都摆出来供观众随意试用,而P&E上很多昂贵的器材只能在橱窗里默默的接受观众渴求的目光。
3、模特:来过P&E的都知道,每年很多厂商都会在展会期间邀请模特为自己招揽人气。每当某个展台前有黑压压的人群和无数快门的咔嚓声,那肯定是有模特在走秀,这也是我想说的P&E和FOCUS ON IMAGING最大的不同之处。拍模特仿佛已经成为P&E大多观众观展的最大目的(其实其它很多展会也如此),而且有的展商也在一直刷新节操的下限,“卖肉”的情况也愈发严重。
在我印象当中,2012年FOCUS ON IMAGING邀请模特的参展商很少,无论是佳能尼康这类大牌,还是周边附件的小厂商,更多的是以产品的试用、促销和各类讲座、展览来吸引观众,观众的参与度和购买热情都很高。不得不说两国人民的关注点确实不太一样。
4、展会环境:每年的P&E都有一个关键词:闹腾。这真的是切身感受,很多参展商都会摆出功率超大的音箱,伴随着最炫民族风的节奏轰炸着观众们的耳膜,以至于一个展会下来,好多人说话嗓子都是哑的,因为不大声说话真的很难听清对方在说什么。尽管FOCUS ON IMAGING有的展台也会播放音乐,也会有司仪激动的主持,但是确实是没有P&E这么大的分贝指数。不过,这也是文化差异所致,中国人喜欢热闹,英国人讲究绅士。
FOCUS ON IMAGING:等待听讲座的观众
看完以上4点,简单的说说我对P&E的感觉吧。我觉得P&E就像春晚,很多人都会觉得越来越乏味,但每年还都会守在电视机前,哪怕就是听段郭德纲的相声。P&E正是这样一道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晚会,参展商们没有创新的想法,观众也缺少对展会本质的探究。不过,热闹热闹就好。
此次CHINA P&E2013于4月19日——4月22日在中国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各位网友可以免费参观,更多报道,欢迎关注蜂鸟网P&E2013专题报道。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