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器材频道 > 评论观点 > 正文

希冀仍存更需努力 国产光学行业观察

0 2013-04-28 05:00:00   蜂鸟网   作者:施辰舞   责编: [原创]

    作为中国摄影器材界的见证者,我们总是需要关注当下,并遥望未来。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摄影器材行业的主要消费国,已经随着摄影爱好者群体的快速增长而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从一些品牌把重量级镜头在P&E上进行国际首发可以看出,更多的国际厂商把更大的精力投入到中国这片广阔的土地,以求在国际行业环境整体低迷的今天寻找到新的突破口。而此时,我们自己又在做些什么呢?

希冀仍存更需努力 国产光学行业观察

·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国内最大的器材展会P&E结束后,一直想把几日的见闻结合一年以来的各方面消息整理起来,探讨其中关系。这次的展会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目前器材行业的现状:一方面国际厂商-特别是一些小众品牌已经举步维艰;一方面国内配件器材则在爆发式增长。这令人看到了一丝中国影像器材界的曙光,但黎明前的黑是最可怕的,此时思考大家如何坚持到天明则是媒体与业界的共同责任。

希冀仍存更需努力 国产光学行业观察
我们能否捱到阳光普照的那一天呢?

    脚架、包作为纯结构(没有电子与光学成分)的产品,是中国器材目前的优势所在,我们低廉的人工费用、规模化的生产、深厚的OEM经验,让我们的产品已经抢占了一片高地。而业界并不可以满足于此,因为此类产品相对开发简单、缺乏核心技术,如无提高只能永远做核心厂商的附庸。所幸的是此次展会,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些技术上的提高,比如闪光灯又比如我们今天的第一个话题——滤镜......

·国货终于开始有些技术含量了-滤镜大爆炸

    今天的主角是国货,刚才说到国货在技术层次上的提高具体所指什么呢,我先来列举下,脚架方面一些品牌的专利结构开始在国外获设计大奖,闪光灯方面终于在过去的一年里在TTL的基础上实现了与国际品牌抗衡的1/8000s高速同步,马上引闪也跟上了这个速度,而滤镜则更是到了一个极速的增长点。

希冀仍存更需努力 国产光学行业观察
这一年国货的技术层次提升了很多

发展迅猛 从P&E2013展解析国内滤镜市场
但更多的是雨后春笋般的滤镜厂家

p&e2013:看国产相机附件展商如何崛起
国产滤镜品牌展台

    根据我们的统计,滤镜在今年P&E上的占比达到了18%,超越了脚架和摄影包的16%和17%,去年并没有看到太多这样的趋势,今年的这个情况让人感觉有点始料未及。是什么促成了事情的发生呢?

p&e2013:看国产影像器材展商如何崛起
P&E各大参展商涉及产品种类分布图

    我们有理由相信大量厂商近乎盲目的投入到滤镜行业是有必然原因的:1.技术条件达到制造标准以及有稳定的原材料供应。2.成本低、利润高。高到什么地步呢?一片劣质平面玻璃原料可能成本也就在10元左右,经过一番精心包装则可以十倍价格出售。如此大的利润空间,大家都心动了。反观国际主流品牌,它们数百元的价格是炒作么?不完全是,虽有品牌的附加价值在其中,但国外的滤镜行业相对已经成熟,大浪淘沙剩下的都确实有些技术的。可面对国产滤镜和假洋品牌,此时消费者则面临了巨大的风险,谁是真功夫谁又是浑水摸鱼呢?

·滤镜们请拿出真功夫-否则只能等着淘汰

    幸运的是我们的厂商不都是浑水摸鱼之辈,P&E的第一天笔者就参加了某品牌的滤镜发布会,他们提到了一个国际化团队自主研发的镀膜,我们简单的接触了下,确实有别于市场上主流的蓝膜和绿膜,厂家对于这个技术可谓自信满满,在展台上摆出光学的测试设备让大家测试自己和各家的滤镜。

p&e2013:看国产影像器材展商如何崛起
国产滤镜展台

发展迅猛 从P&E2013展解析国内滤镜市场
展台上的滤镜测试台

    应该去相信,国内滤镜厂商有一些还是有技术的。否则没技术没特色,没有说服大家购买的理由,为什么要选择你呢?如果有请一定拿出真功夫让大家知道,我们也不希望更多认真做产品的企业被埋没。

发展迅猛 从P&E2013展解析国内滤镜市场
国产滤镜该如何突出重围?

发展迅猛 从P&E2013展解析国内滤镜市场
有没有核心技术是关键

    这也是我刚才提到的“黎明前的黑暗”,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如今有技术与没有技术的厂商纷纷投入滤镜行业,这个行业的空气能供几个人呼吸呢?活到最后的一定是有技术有特点的企业,而想趁火打劫的那部分人怕是难逃最终一劫。

·国产也有相机镜头么?是的

    前一段时间我们的新闻里提到,一些比较有心的滤镜厂商谈到滤镜只是光学尝试的第一步。是的,一个器材从业者应该有理想将中国的器材带入核心技术领域,那么我们现在有国人制造相机镜头么?P&E答案是:已经有了。

希冀仍存更需努力 国产光学行业观察
清静的国货展台

    我们看到或大或小的展台中,其实有3-4家是属于国产镜头厂商的,但其展台往往门庭冷落,一两家较大的展台里工作人员在聊天看报。而看其产品则大同小异,缺乏创新性。

希冀仍存更需努力 国产光学行业观察
这家还比较靠谱儿

希冀仍存更需努力 国产光学行业观察
各种附加镜

    上面这家的工作人员倒是在笔者的询问下找来了负责人聊了聊,其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的主业还是代工,自己做的产品有四五款,当笔者问到是否想宣传这些产品时,这位负责人并没有表示出更大的兴趣,只是强调了他们的主要方向仍是OEM。

希冀仍存更需努力 国产光学行业观察
感觉质量还不错

    另外一家国产镜头厂商的陈列柜里放了一只白色涂装的小镜头,倒是吸引了一些观众,但笔者热心的去询问镜头相关信息时,工作人员只是冷冰冰的回复“还没上市”。

P&E发现之旅 编辑眼中值得观注的器材
这是一款85mm定焦镜

    除了展会,在淘宝上,还有很多CCTV监控镜头在销售,这类镜头百元左右就可以买到一支,可以用来转接微单,这类镜头也多是国内制造的,品控比较成为问题,经常用不了多久就会散架,光学水平也较低,但成像倒也有些特点,作为廉价的玩具倒也有些意思。

希冀仍存更需努力 国产光学行业观察
CCTV镜头

    这一切让我们想到前几日与业界的一些朋友聊天时所说的话“做品牌只是兴趣,想挣钱还是做代工”。我不想否认企业需要实力去做腾飞前的准备,但我也想问,难道我们的生活中只有利润与数据,没有理想与兴趣么?

·一年里对沈阳中一光学的关注

    我们把沈阳的中一光学算是一个典型吧,这家企业与我们影友走得比较近,虽然规模不大,在P&E的展馆里只占了最西北角的一个小展台,相比展台更大的同行,中一的工作人员倒是更加的亲切一些,角落里的小展台也倒反而更热闹一些。另外,说个题外话,我们发现几家到场的国产镜头厂商普遍来自东北的城市。

七夕福利! F0.95神头下的湿身泳装美女
沈阳中一光学 MITAKON 35mm F0.95 Limited 这支镜头打响了名声

希冀仍存更需努力 国产光学行业观察
中一的85/2倒是更接近普通影友的接受范围

希冀仍存更需努力 国产光学行业观察
中一减焦环的金属零件 减焦增光环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

    对于发展中的国产光学企业,我们蜂鸟一贯是热心的,近一年来也一直在保持着关注,上面是中一过去一年发布的一些产品。

希冀仍存更需努力 国产光学行业观察
虽然还有很多问题,但值得我们关注

    可以看到,其对市场需求的判断很有见解,产品还是很有创造力的。固然产品还存在许多问题,但作为国产厂商其勇于尝试的态度是值得赞扬与支持的。

 

·国产镜头面临的困难-镀膜、特殊镜片、电子技术、品控、形象

    目前,个人观点国产镜头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镀膜、特殊镜片、电子技术、品控、形象。

国产经典焦段 中一85F2宾得K5II试用
镀膜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一光学的技术负责人刘先生也坦言,现在寻找好的镀膜技术确实很难,这直接影响了色散控制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点体现了我们国产光学在技术上的捉襟见肘,毕竟镀膜技术的研发是需要庞大技术储备的,国内是否能够生产足够镜头使用的镀膜呢?就算能生产,能否实现厂商间双赢的技术协作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尼康发布AF-S 800mm F5.6 E FL ED VR
牛头中特殊镜片的作用巨大但也价格不菲

    特殊镜片是极有实力的光学企业才能够生产的,且不说下游厂商能否采购到需求的镜片,就算上游企业也不见得具备像佳能尼康那种人工结晶萤石的类似技术。并且像非球面镜这样的镜片价格还是较为昂贵的,国货镜头的水平与相应售价都无法达到更高水平的情况下,仅靠低端路线和大家的热情是不能走得更长远的。

35mm F1.4 A DG HSM
没有自动对焦永远都只能做小众

    电子技术涉及协议与授权,可能成为国产镜头未来发展门槛,虽然我们目前还没有能够支持自动光圈自动对焦的国产自主镜头,但相信不久的将来,技术一定会被攻破,手动镜头只能作为少数玩家的乐趣,但不能支持一个相机镜头企业的更大发展。实现自动,或许一开始可以慢一些,但至少可以达到精准的对焦,这才可以实现普及。相信价格合理的话会得到国内用户的支持,此时再不断的改进就可以看到光明的前景。

七夕福利! F0.95神头下的湿身泳装美女
国产头做工有很大进步,但与主流产品仍有很大差距

    品质控制是个严峻的问题,虽然我们可以有着非常负责任的售后,但如果质量参差不齐,故障率高也会极大地打击用户,日系副厂就是一个很好的参考,近来适马的口碑回升,就说明这个问题,镜头再锐,也得不跑焦才卖的出去。

35mm F1.4 A DG HSM
适马的新产品和宣传品都很精致,于是近来关注度回升

    同样参考适马,近来的关注也来自于对形象的重视,高品质的印刷品、包装、镜头造型设计与广告宣传让大家耳目一新,产品的优劣固然是第一因素,但酒香还怕巷子深,好设计永远不会让钱白花。

·参考-三阳、三星以及韩国品牌

    刚才提到适马,其近来的发展很有远期的参考价值,但适马也是数十年家族企业。看看眼下,其实韩国的三阳最值得我们参考,同样是手动镜头,同样是从做市场的缝隙开始,三阳的发展是快速的,其质量也是要领先于我国同行的。

希冀仍存更需努力 国产光学行业观察
三阳代理的展台

希冀仍存更需努力 国产光学行业观察
三阳的镜头做的很是样子,而且很多成像不错

    再纵观所有韩国企业,目前可谓是国际上一股新的力量。三星、现代、起亚等等,仅代表个人的说,都是设计行业出身的笔者曾经不屑的产品,几年内都发展成了国际一线,不得不让人钦佩,也同时逼国人思考,有句笑话“最让人痛苦的就是你的邻居过得比你好”。

p&e2013:看国产影像器材展商如何崛起
三星展台是本届P&E最大的展台之一

希冀仍存更需努力 国产光学行业观察
韩国的汽车近两年也发展很快,很大因素是请了国际一线的设计师

希冀仍存更需努力 国产光学行业观察
三星NX300

    来过这次P&E就会发现三星的NX300质量性能都要比想象中的更好。其发展非常迅猛。

·先驱们去哪了?-长城、海鸥、天涯

    说到参考,其实我们不是没有早期的尝试,甚至我们曾经有很好的产品。比如笔者一直喜欢海鸥的双反。家里也有长城的旁轴。

希冀仍存更需努力 国产光学行业观察
海鸥的双反(图片来源于网络)

希冀仍存更需努力 国产光学行业观察
现在海鸥的展台让人有些唏嘘

    那他们现在在哪呢?随着数码大潮的来临,大家纷纷都被淹没了,海鸥和天涯滤镜P&E里都有一个极小的展位,海鸥卖些目镜等配件,地方稍大些的天涯则依旧销售着低端路线的滤镜,去年我买过几片方形的,倒是很便宜,只是不能长曝,否则画面是红色的...现在国产滤镜正在重生,老牌滤镜厂商不打算做点什么重新打造下品牌么?

希冀仍存更需努力 国产光学行业观察
其实天涯也在努力,只是没有迈开大步

希冀仍存更需努力 国产光学行业观察
长城展台的DC,还挂着帕卡的名字(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比之下北京的长城要好上一些,就在我们蜂鸟展台的不远,有个规模中等的展台,销售一些DC,和去年的产品变化不大,但是真正的摄影爱好者谁会买呢?当然国内有DC的品牌还有爱国者一类的企业,近来也没有声息,恐怕大家也没寄托什么希望。

·国营幕后大厂为何不能走上台前-凤凰

    在感叹老品牌凋零的时候,我们也了解到一些老品牌的好消息,凤凰光学也是我们熟悉的品牌,笔者的第一支定焦就是凤凰的50/1.7,早听说在数码时代的冲击下,凤凰转型上游光学企业生产玻璃毛坯。这次了解中,发现还不止如此。

希冀仍存更需努力 国产光学行业观察
凤凰这支50/1.7最为常见

希冀仍存更需努力 国产光学行业观察
凤凰光学官网...

    现在的凤凰已经是国内光学第一大厂,从毛坯到成品镜片都可以生产,并且已经是跻身世界前列的上游厂商,有传闻其镜片供应欧洲日本,客户不乏佳能尼康级别的光学企业。各位,能想到你手中的牛头里有镜片也是凤凰制造么?从生存的角度,凤凰的转型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希冀仍存更需努力 国产光学行业观察
凤凰的相关消息

    现在在网络上搜索凤凰,首先就会看到其股价的消息,而进入其官网,会发现凤凰不光做镜片,也做镀膜、镜头金属部件甚至于成品相机而且还是3D相机,可为什么我们没在市面上看到过呢?

希冀仍存更需努力 国产光学行业观察
凤凰不光做镜片,也做镀膜、镜头金属部件,完全具备做独立镜头品牌的实力

    凤凰是一个有7000多员工的大企业,有人跟我说,企业太大了万一出了差错怎么办。是的,但如果都抱着不出事儿就是成功的态度,国营企业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打个比方,福临门不一定卖得过金龙鱼,但福临门不会倒,因为中国人吃饭的问题不能全让外资说了算。或许造成品相机造成品镜头不挣钱,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摄影爱好者,有没有国产的核心领域产品其实关乎的是民族自尊心的问题,我们不谈盲目抵制什么,但如果没有了现在这些主流的品牌可用,我们国家玩摄影的这个巨大群体又能用什么呢?我们呼唤凤凰能够飞回大家身边。

·结语

希冀仍存更需努力 国产光学行业观察
希冀仍存则更需努力

    真心想说,企业肯定要发展,但发展起来后民族品牌的精神不能丢了,做国货要争一口气,无论大小企业,都是如此。或许在市场中挣扎的久了,累了疲了失望了,可别忘了器材人最初的梦想。希望有一天,我们谈到国产光学器材不再叹气,那一天会来,而当今正是契机。未来的希冀在地平线上闪光,追寻它的人们正需努力。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