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器材频道 > 评测试用 > 正文

大跨步进化的专业操控 松下GX7试用手记

0 2013-11-09 05:42:00   蜂鸟网   作者:高帅   责编: [原创]

    2009年,松下发布了旗下第一款微型单电相机GF1。凭借小巧的机身,可换镜头的特点,立即吸引了众多目光。随后发布的升级型号GF2更是让我欲罢不能,由于那时还在上学,靠省吃俭用买了一台。在当时,微型单电相机还正在被很多单反用户嗤之以鼻,被认为这并不是一种专业的选择。可后来,你们都知道的,微单相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到微型可换镜头数码相机的开发阵营。松下GX系列一直是作为其高端产品而出现的,不过当时的GX1并没有在市场上掀起什么波澜。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松下也确实缺少一款旗舰级的机型撑腰。直到在今年8月,松下在海外发布了全新的旗舰级微型单电相机DMC-GX7,为M4/3系统机型中增添了一位重量级的成员。

大跨步进化的专业操控 松下GX7试用手记(N)

    在跟松下的研发人员聊天时,我非常好奇的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新机器被命名为GX7而不是大家一度猜测的GX2呢?我得到的答案是:GX7相对于GX1而言是一个完全颠覆性的全新产品,无论在外观和性能上都有质的飞跃。所以没有采用中间的型号作为过渡,意为一个跨越式的升级。 

松下 GX7
发布日期 2013年08月
机身特性 4/3系统数码单电
传感器类型 Live MOS
有效像素 1600万
对焦方式 支持峰值对焦
显示屏尺寸 3.0英寸
像素及类型 104万像素液晶屏
屏幕功能 旋转屏,高清屏
取景器 电子
取景器描述 276万像素
快门速度 最高快门速度1/8000s
连拍功能 支持(5fps)
无线性能 WiFi
NFC功能 支持
外形尺寸 122×71×55mm
产品重量 402g(仅机身)
松下DMC-GX7机身参数

大跨步进化的专业操控 松下GX7试用手记
感谢闪迪提供的测试平台

    虽然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会叫做GX7,而不是GX8,抑或是GX9。但这些已经不重要了,名字只是一个代号而已。仔细把玩GX7过后,我能够明确的是,这台机器绝对是松下微型单电相机中的顶级产品。GX7采用了一块全新设计的1600万像素Live MOS无低通滤镜传感器,而图像处理器方面,采用了升级版的维纳斯引擎,并首次在机身内加入了机身防抖技术。最高快门速度可达1/8000秒,峰值对焦、Wi-Fi和NFC技术也都一并包含其中。这些只是内在变化,最具有颠覆性的还是其外观的设计。下面就让我们从GX7的外观说起。

 

·产品外观:做工出色,体积适中

    除见到松下GX7时,着实让我吃惊。这还是松下的相机吗?机身的整个外形都与GX1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松下GX7的机身尺寸为122.6×70.7×54.6毫米,单机身重402克。这个重量在持机时还是可以感觉到稍有些沉,这是由于全机身采用了镁铝合金作为材料的原因。 

大跨步进化的专业操控 松下GX7试用手记(N)
机身尺寸示意图

大跨步进化的专业操控 松下GX7试用手记(N)
机身背面采用的是一块3英寸的104万像素可翻折液晶屏,支持多点触控

大跨步进化的专业操控 松下GX7试用手记(N)
机身顶部

大跨步进化的专业操控 松下GX7试用手记(N) 大跨步进化的专业操控 松下GX7试用手记(N)
机身两侧

大跨步进化的专业操控 松下GX7试用手记(N)
Lumix G Vario 14-42mm f/3.5-5.6 Ⅱ ASPH MEGA OIS

    我拿到的GX7上搭配的镜头是Lumix G Vario 14-42mm f/3.5-5.6 Ⅱ ASPH MEGA OIS,作为第二代套机镜头,这款镜头在尺寸上较一代缩小了很多,加入了MEGA OIS光学防抖技术。该镜头采用8组9片光学结构,并有2枚非球面镜片,等效焦距为28-84mm。

·产品细节:亮点颇多,实用至上

    对于松下GX7,我更想讨论的是其细节上的设计。这次GX7在外观设计上可谓是费尽了心思,任何一点变化都让其往“专业”二字上靠拢。

大跨步进化的专业操控 松下GX7试用手记(N)
可90°翻折的电子取景器

    首先不得不说的就是这枚可90°翻折的电子取景器。这个设计在微型单电相机上算是首创了,这能够让使用者在任意角度进行拍摄。

大跨步进化的专业操控 松下GX7试用手记(N)
热靴接口

    松下GX7的热靴接口采用的是通用接口。不过这里有一个小小的设计缺陷,那就是在接入外置闪光灯时,极有可能会阻挡电子取景器的翻折。考虑到已经内置机械式弹起结构的闪光灯,一般情况下的拍摄也就不必太纠结了。

大跨步进化的专业操控 松下GX7试用手记(N) 大跨步进化的专业操控 松下GX7试用手记(N)
两种翻折模式

    松下GX7的液晶显示屏有两种翻折角度,考虑到其“专业”的定位,并没有为自拍达人设计180°的翻折角度。

大跨步进化的专业操控 松下GX7试用手记(N)
双拨轮操作

    按键布局也是GX7的亮点所在,前后双拨轮的设计用来控制光圈、快门速度时更加快捷。而且操控拨轮、开关和按键之间的空间也非常合适。各项功能基本都可以通过机身上的按键直接进行操作,不用再进入菜单内进行复杂繁琐的设置。

大跨步进化的专业操控 松下GX7试用手记(N) 大跨步进化的专业操控 松下GX7试用手记(N)
电池插槽和内存卡槽

    GX7使用的是一块1025毫安时的锂电池,实际使用中的表现尚可,满电状态下大概够拍摄300多张照片,而内存卡方面GX7支持的是最为常用的SD卡。

·实拍样张:无低通成就锐利画质

    以下是试用松下GX7搭配Lumix G Vario 14-42mm f/3.5-5.6 Ⅱ ASPH MEGA OIS拍摄的样张,没有经过任何后期处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图片下载大图进行浏览。

大跨步进化的专业操控 松下GX7试用手记(N)
焦距:42mm  光圈:f/11.0  感光度:ISO200 
快门速度:1/80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大跨步进化的专业操控 松下GX7试用手记(N)
焦距:42mm  光圈:f/5.6  感光度:ISO200 
快门速度:1/250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大跨步进化的专业操控 松下GX7试用手记(N)
焦距:42mm  光圈:f/5.6  感光度:ISO200 
快门速度:1/25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大跨步进化的专业操控 松下GX7试用手记(N)
焦距:31mm  光圈:f/5.6  感光度:ISO200 
快门速度:1/8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上面的照片是去青岛游玩时顺手拍的,与帝都阴霾的天气相比,青岛的空气就要好很多,所以拍摄出来的画面也比较通透。通过样张可以看到,GX7搭配Lumix G Vario 14-42mm f/3.5-5.6 Ⅱ ASPH MEGA OIS在光线充足时使用低感光度拍摄,可以得到很清晰锐利的画面。但从画质上来说,这支二代的套头确实有明显的提升。

·人像样张:色彩真实,细节尽现

    这组人像样张依旧是搭配使用Lumix G Vario 14-42mm f/3.5-5.6 Ⅱ ASPH MEGA OIS进行拍摄的。可以看到画面的色彩还原非常真实,自动白平衡也非常准确。 

大跨步进化的专业操控 松下GX7试用手记(N)
焦距:14mm  光圈:f/5.5  感光度:ISO200 
快门速度:1/4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大跨步进化的专业操控 松下GX7试用手记(N)
焦距:24mm  光圈:f/5.5  感光度:ISO200 
快门速度:1/5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大跨步进化的专业操控 松下GX7试用手记(N)
焦距:34mm  光圈:f/5.5  感光度:ISO500 
快门速度:1/80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通过局部放大图可以看出,Lumix G Vario 14-42mm f/3.5-5.6 Ⅱ ASPH MEGA OIS在GX7上的表现非常出色,模特眼睛的细节清晰可辨。GX7在新的图像传感器和图像处理器的协作下,高感光度下的成像也超出以往M4/3机型许多。

大跨步进化的专业操控 松下GX7试用手记(N)
焦距:14mm  光圈:f/5.5  感光度:ISO800 
快门速度:1/8s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在室内暗光环境中,GX7的自动白平衡依旧准确。对焦也毫不迟疑,在错乱复杂的光线下依旧能够捕捉清晰的图像。快到变态的对焦速度一直也是M4/3系统的传统优势。

 

·试用总结:跨越式的诚意之作

    松下GX7从内而外都可视作一款诚意之作,这次升级的“用料”之足让人非常欣喜。虽然M4/3系统的机型一直饱受争议,但是松下用实际行动证明,M4/3系统并不甘于被冷落。优异的操作体验让GX7跻身M4/3系统机型的旗舰之列,不过上市之初高达8000元的套机价格还是有点“惊人”。

大跨步进化的专业操控 松下GX7试用手记(N)
松下DMC-GX7 

大跨步进化的专业操控 松下GX7试用手记(N)
松下DMC-GX7

·扩展阅读

体积最小M4/3相机 松下DMC-GM1真机图赏
M4/3新品流出 松下将发小巧无反相机GM1
改善防抖系统性能 松下更新GX7最新固件
M4/3复古旗舰登场 松下GX7高清图赏
复古M4/3旗舰 松下DMC-GX7单电台湾上市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