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器材频道 > 厂商动态 > 正文

葡萄酒与EOS 5D3,滕华涛感性与理性之选

0 2014-03-25 00:22:25   蜂鸟网   作者:蜂鸟网 [厂商稿]

  ​文/李玉  摄影/李果繁

滕华涛个人简介

  著名电影电视剧导演。被誉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其影视风格多样,善长拍摄现代都市现实生活。其代表作:《王贵与安娜》《蜗居》《浮沉》《失恋33天》《新裸婚时代》和《等风来》。

1  

  对于葡萄酒,我从一开始就不太喜欢过于浓郁的。 我觉得酒如果太浓郁,虽然给你直接的感受会比较强烈, 但是后面的变化和回味的东西会很少。

  滕华涛对葡萄酒的感觉,正如摄影师用有限的空间及场景来描述画面里无限的故事与内涵。

  当下有两种名人的采访难约,一种是正当红的,每天忙得脚不沾地,档期满满,另一种是真心低调,常以"一切只靠作品说话"的姿态示人的。滕华涛恰似两种都符合:他是时下热议的电视剧《王贵与安娜》《蜗居》《浮沉》《失恋33天》《新裸婚时代》 和最近上映不久的电影《等风来》的导演,他导演的电视剧部部都受到关注和追捧,有的甚至引起社会广泛讨论 ;另一方面,他却行事低调,他的影视作品捧红了海清、黄海波、白百合等众多明星,但媒体对他的专访并不多见。滕华涛是个资深葡萄酒爱好者,我们邀他聊聊他的"醇美人生",对他的采访也生生从去年10月份一直拖到今年2月农历新年前才得以安排。

  采访定在故宫后门北沙滩胡同里的TEMPLE餐厅进行。下午三点整,滕华涛如约准时而至。上身随意套件毛衣,下着牛仔裤, 外穿一件黑色羽绒袄儿。并没有一般人眼中的"导演范儿"。不由想起他的父亲,也是著名导演的滕文骥老先生,那一头飞扬的长发和张扬的艺术特质,是滕老先生的"招牌"。但转念想想滕华涛的那些反映当下都市生活的作品,还真觉得他就该是这种家常平实范儿呢。

  坐下化妆,他略显疲惫,还有些感冒,歉意地说,刚出差回来,前一晚又和王中磊一帮酒友喝到晚上12点多。滕华涛和华谊兄弟的王中磊等几个人是篮球球友,又是铁杆酒友,经常在一起组局品酒,每年还相约一起去国外访问产区和酒庄。他们已经一起走过波尔多、勃艮第和罗讷河谷产区。"昨天我们还商量起今年要去 哪个产区的事儿呢。" 滕华涛说。" 那想着去哪儿? " 我们问。" 也许是纳帕吧。"他答道 。

  但凡爱酒之人,大多喜欢吃。滕华涛也不例外。与他合作过《失恋33天》《浮沉》的白百合在采访中就曾说过,滕导讲究吃喝,所以跟滕导拍戏是非常幸福的事,拍戏的伙食都非常讲究滕华涛告诉我们虽然他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但他非常爱吃西餐。即使在外国长时间待着,吃西餐也没有问题。这也是他喜欢葡萄酒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1  

  从2000年开始喝葡萄酒,滕华涛开始是没选择地"瞎喝", 后来又执著地追求侍酒的各种繁文缛节,甚至是各种葡萄酒用具的使用,一度还沉迷于盲品。他不无得意地说,"我的盲品感觉还可以。"他说有一次去国外酒庄参观,庄主拿出三款酒,一瓶是1996年的,一瓶是80年代的,还有一瓶庄主别出心裁地让客人盲品,说是谁盲品对了就可以得到庄主太太的一个香吻。"我当时就觉得是61的,"滕华涛说。一揭开瓶套,果然是1961年的。"那庄主太太就真的亲了你一口?"我们打趣道。"那老太太真的亲了一口。"滕华涛笑着回答。

喝酒不用跟风不用迷信分数

  在拍摄照片时,摄影师为了拍出滕华涛的真实风格,问了句: "您平时生活中更偏向于理性还是感性?如果偏向理性,就偏向 照相机的一头,如果感性就偏向酒杯一头。"滕华涛想了想,回答道:"还是偏理性吧。"于是偏向了相机一边。与此同时,在光线羞涩的环境里,摄影师凭借相机卓越的快速对焦功能,留下了这个画面。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他有一次在接受采访时说到的,他近七八年来选择的作品大多都是关注中国的现实状况,社会的变化,人的变化,希望大家回头看历史时,能找到一些参照物。这大概只有理性的导演才会如此思考演绎他的作品吧。

1  

  滕华涛喝葡萄酒喝到现在这个阶段,也颇为理性,不容易跟风,已不甚迷信高分酒,对于他来说,酒的特色才是重要的。"我前一段时间,找了些80分左右的酒来喝,发现非常不错。不是现在人们追捧的那种风格。但保持了非常好的特点。"滕华涛说。他认为,现在市面上许多酒评家给出的高分酒都太具偏向性,所以使得现在酒的风格也越来越同质化。很多酒体都越来越浓郁,橡 木桶味非常浓重,酒精度也高。他觉得1990年以前,波尔多酒的特 点还是非常鲜明的,但1990年后,有很多酒的风格慢慢开始变了。"80年代是波尔多的黄金时期,我非常喜欢80年代的男爵。"滕华涛说。

  每一个导演都有自己的风格,滕华涛的性格较内敛,善于思考。他喜欢利用平实的剧情,捕捉人物内心特征,细致的心理,展现在大时代下的"小人物的大幸福"。所以他不喜欢夸张的剧情和过于强烈的戏剧冲突的剧本,"如果拍的情节太重,过于形式感, 也就是那一下能吸引住观众,但影片出来能让人记住的细节点却不多 。 我还是比较喜欢表现细节、情绪的东西。" 他还说:" 现在的电影,外部的东西越来越多,打斗、特技,唯独忘记最初的情感共鸣是怎么出现的了。"

  对电影的审美同样也反映在他对葡萄酒风格的追求上。"对于葡萄酒,我从一开始就不太喜欢过于浓郁的。我觉得酒如果太浓郁,虽然给你直接的感受会比较强烈,但是后面的变化和回味的东西会很少。"他说 。

  滕华涛还觉得许多人品酒形式化太严重了。"现在但凡去个什么餐厅, 喝什 么红酒都得准备一个醒酒器, " 他说 ," 其实品酒的时候有时没必要太注意形式感,一定要用什么样的醒酒器啊,用什么样的酒杯喝啊,只要有一个大概的规则就可以了。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我们到国外的酒庄,庄主接待我们时大多是比较随意的。"

  勃艮第葡萄酒是滕华涛最欣赏的类型。"那么您最喜欢勃艮第的哪款酒?"我问道。"最近我发现DRC的Grands-Echezeaux 非常棒,我认为它是与康帝风格最接近的一款,但却不用像 Romanée-Conti一样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来醒酒。甚至有时候我发现它一开瓶的状态就已非常好了。"滕华涛回答说。

1  

  虽然很早就喜欢上勃艮第风格的酒,但真正对勃艮第酒的倾倒,还是在2009年的勃艮第之旅后。"去了以后才真正认识到勃艮第酒的内涵,只一个葡萄品种,竟能有这么多变化,"滕华涛说。令他记忆最深刻的是与LEROY老太太的见面。他回忆道:"那天跟老太太聊了一下午,外面下着雨,老太太提议带着大家去地里看她与隔壁的DRC地的区别。" 她出门前礼貌性地问了句:'外面下雨了,你们没问题吧?'我们一个个都面露难色,但老太太接着说 '我没问题',说着就走出去了,我们只好也跟着出去。老太太到地里,抓了两把土,让大家闻,这两把土来自两个地块,相隔可能还没有这张桌子这么长,"滕华涛比画着面前的桌子说,"还真有区别。太神奇了!如果不去产区,永远也不会懂得酒里包含着这么多的内容。"

电影里的杯酒人生

  导演是否懂酒,也多少会体现在他所执导的影片中。在滕华涛执导的影片中,我们自然看不到演员使用着厚重、笨拙的小葡萄酒杯喝着颜色可疑的勾兑液。记得在《失恋33天》中的一个场景,大老王为了安慰失恋的黄小仙,请她去高档的西餐厅吃饭。大老王为黄小仙点了牛排和一款波尔多名庄的凯龙世家(Ch?teau C a l o n - Ség u r )。大老王在劝黄小仙喝酒时,说了句"尝尝,这酒能喝出巧克力味儿"。整个场景中,无论从酒的颜色,用的杯形,甚至演员举杯的姿势,都非常专业、讲究。"当时用的是真酒吗? "我 好奇地问,"不是,演戏的时候演员一般不能喝酒,那是用些什么 饮料调成的。但我一般要求尽量地接近葡萄酒原色。"滕华涛说。 "选择凯龙世家这瓶酒是剧本里写的,还是您的选择?"我接着问。"原来剧本里只提到一款有巧克力味的葡萄酒。但并没有具体指哪款,但我记得我以前喝过的凯龙世家就有巧克力味,所以选了它。"滕华涛说 。

1  

  说起以葡萄酒为题材的电影。滕华涛几乎都看过,如《云中漫步 》 《美好的一年》等 , 他最欣赏的还是《杯酒人生》。"与其他的葡萄酒影片相比,《杯酒人生》是部难得的非常平实的电影。没用大牌演员,也没有非常起伏的剧情,但人物和剧情融入得很好。" 他说。他最喜欢的电影桥段,是《杯酒人生》的结尾:男主人公最后在小餐馆中从怀里掏出一瓶白马庄的酒,随意地倒在一次性的饮料杯里喝。"这个场景很能反映男主角当时的心境,对于喜欢的东西,不需要太多的仪式感,只要当时的心境是对的,拿什么喝都是对的。"滕华涛说。

  作为一个爱好葡萄酒的导演,滕华涛有没有计划也拍一部与葡萄酒有关的电影呢?他说他很有兴趣这样做,有心寻找合适的剧本。

  滕华涛于199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文学系。直到现在, 他平时仍大量阅读文学作品。谈到与葡萄酒有关的文学作品,他说他最喜欢Peter Mayle的《山居岁月》。写的是一个英国人在普罗旺斯酒乡生活的轶事,行文散淡、风趣 ,十分超脱 。

1  

采访侧记

  影视也是一种镜头下的艺术。滕华涛作为一个导演,虽不像张艺谋那样是摄影出身,但对画面自然也有独特的感觉。他执导的电视剧很多以上海为背景,也有小部分是在北京。说到电影电视剧的拍摄取景,他说:"其实北京比上海或比别的城市更难拍。"他指着TEMPLE餐厅的红墙一角,"比如我们现在这个场景。你拍出去是古香古色的一个院子,但院的远景却是一幢现代的灰楼,很难找到连贯性。但在上海,远景、近景能连成一片,取景能有和谐性。" 从滕华涛执导的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他用描写人物内心、情绪的感性手法,描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发生的故事。正是这种感性的描写,给人们带来了无限对现实人生的理性思考。 在拍摄时,滕华涛导演在回答摄影师是选择理性还是感性的拍摄时,选择了头偏向代表理性的相机镜头。这样一个自认是理性之人,却在他的作品中展示了对人物细腻心理的感性 描写,对人物感情冲突的叙述让人感同身受,引起共鸣。通过他的作品,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现实中发生的故事,更多的是故事所叙述的哲理。采访过后再回想,每一部作品都饱含了滕导的性格、气质、喜欢的生活方式,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和 品味。 摄影跟电影其实很相似,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作品本身,更是作品背后的情绪。5D3画质优秀,对细节呈现准确;高感可靠,自如应对暗光环境;机身坚固,身为王者但保持低调专业,这些特质无不与滕导自身的魅力相契合,也许,滕导未来的某部作品会跟5D3一同创作呢。

  转载自《葡萄酒评论》3月刊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