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世界上第一台无反光镜可换镜相机,也是 M4/3 规格的首发相机松下 Lumix G1 发布于 2008 年,到今年刚好十一年。在 G1 发布的时候,很多人意识到去掉反光板应该是相机的未来,但没想到全面无反的时代到来得速度超乎我们所有人的想象。
在这过去的十余年里,拍照设备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几乎人手一部的单反相机逐渐式微,外出旅游时见到的单反用户越来越少,无反相机和手机成为了日常拍照的主力军。在专业单反市场里,高端单反的地位也并没有想象中稳固,在全幅无反相机更新数代之后,性能、稳定性和生态系统已经堪比专业单反,用全幅无反相机做生产力工具的摄影师也渐渐多了起来。在 Lumix G1 诞生十余年后的的 2019 年,松下首台全幅无反相机 Lumix S1/S1R 诞生了。在无反相机冲击专业市场的背景下,Lumix S1 可以说是专业单反最有力的挑战者。
很多人第一眼看到 Lumix S1 的感受是机身很大,上手之后会发现重量也一点都不轻,与之前人们对无反相机的认知相去甚远。Lumix S1 和同期的无反相机比起来体积和重量都不占优势,但如果你之前是全幅单反的用户,你就会发现 S1 的体积和重量非常熟悉。由于体积和重量与同期其他全幅无反完全不同,和全幅单反更接近,所以握持手感、搭配镜头的协调程度都非常好。即使手大也不用担心握机时小拇指没地方放,装上镜头后也不会显得头重脚轻。
比其他无反大这么多的机身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为了缩小机身,有的相机去掉了专业机应有的肩屏,有的相机去掉了本应更多的可自定义的快捷键,有的相机只有单 SD 卡槽,有的相机为了减小体积缩小电池牺牲了续航。而这些 “缩水” 在大而全的 S1 上统统不存在。
S1 整机采用了坚固的镁铝合金机身,全天候设计不怕风吹雨淋,保证了使用的稳定性。在机身顶部有着专业机必备的肩屏,不用看取景器和屏幕就可以方便地浏览相机参数。最有意思的是,即使关机状态这块肩屏也可以显示目前电池和存储卡的余量,不用开机就可以一目了然。S1 的 EVF 是目前市场上规格最高的,它使用了高达 576 万像素和 120fps 刷新率的 OLED,色彩饱满,感觉不到延迟,取景体验非常好,适应这块 EVF 之后就很难接受其他 EVF 了。机身背后的 LCD 是 210 万像素的触摸屏,可以触控对焦,菜单界面也可以触控选择。可向上和侧向翻折,类似富士 X-H1 那种翻折方式,不过不能像 GH5 那样 180 度翻转有点遗憾。
机身的操控性非常好,遍布按钮和转盘。专业机最重要的就是操控的快捷和便利,在不看屏幕的情况下有很多设置都可以通过按键和转盘调整。前后双拨轮是高端机标配,这点无需多言。机身顶部左边是拍摄模式和驱动模式二合一转盘,但转盘的使用方式和 GH5 不同。虽然转盘中间都有锁定按钮,但 GH5 可以不锁定直接调整拍摄模式,S1 必须要按住锁定键才能调整模式转盘,如果需要经常在照片和视频模式或自定义模式之间切换,这样会有点麻烦,而且会经常误触底下的驱动模式转盘。我在使用的过程中遇到很多次从视频切换回拍照时变成了连拍状态。机身顶部右侧肩屏前方有白平衡、ISO、曝光补偿三个快捷键,无需进入菜单就可以调整这几项最常用的参数。机身右侧有着八向摇杆,可以在使用取景器拍摄时快速调整对焦点。Q menu 键配合摇杆和拨轮可以非常快捷地调整色彩模式、照片及视频质量等等的各项拍摄参数。
S1 支持 XQD 和 SD 双卡槽,其中 SD 卡槽是 UHS-II 规格。因为没有 XQD 卡,所以我一直在 S1 上使用的是一张索尼的 UHS-II SD 卡。我主要是拍 RAW 和 4K 视频,但是很少长时间连拍,所以没有遇到过读写瓶颈。机身接口非常齐全,左侧有 3.5mm 音频输入和监听接口,有一个支持 27W PD 快充的 USB Type-C 接口,还有一个全尺寸 HDMI 接口可以用来连接外置录机,机身前面也有 Timecode 同步口,作为一个专业机身该有的几乎一个都不差。
S1 使用了一块 3050mAh 的超大号电池,理论上应该能提供非常好的续航。但根据我个人一个月的实测,续航并没有预期中好。我每天大概有 30G 左右照片和视频的拍摄量,一块电池勉强够用。但好在无论是机身还是充电器都支持 27W PD 快充,我的手机充电器和 MacBook Pro 充电器都可以直接拿来给 S1 充电,所以在外出拍摄的日子里,吃饭喝咖啡的时候我都在用充电宝给它充电以防万一。
S1使用了一块2420万像素的全幅 CMOS,支持 9600 万像素的“摇摇乐”模式,在风光和静物拍摄时相当有用。S1 感光度最高可以到 51200,还可以扩展到 204800,当然,这么高的感光度基本上只能用来应急,我一次都没有用过。在日常使用中我把 ISO 设定为 100-6400 自动,在 ISO 6400 以下的画质我都是非常放心的,这个感光度也足以应付绝大多数拍摄场合。
视频方面是松下一直以来的强项,在 S1 上这一传统优势依然得以保留。S1 系列是截止到目前唯一可以拍摄 4K 60 帧的全幅相机,虽然在 4K 60 帧下会裁切到 APS-C 模式,但 S1 无论是在全幅还是 APS-C 模式下都是 4K 超采样,除了会损失一些广角视角之外画质无需担心。4K 30 帧以下都可以使用完整的全幅视角,日常我都是使用 4K 24 帧模式拍摄,所以不太担心视角问题。视频的画质毫无悬念比 GH5 更强,无论是光线好还是低光照的情况下,视频都可以获得非常好的质感。动态范围非常棒,在拍摄过程中有很多我担心会过曝掉的画面都能保留得很好。如果使用 HLG 模式拍摄 H.265 的话可以得到更好的动态范围。如果对视频画质有更高需求的话,可以在之后购买 Log 解锁码来获取 Log 和 10-bit 4:2:2 内录的能力。
视频方面有一点不满的地方,就是 4K 下只能拍摄 48 帧升格,1080P 下可以拍摄 180 帧升格,不能自动对焦也不能记录声音,而且在升格模式下连快门速度等拍摄参数都不能调整,只能全自动。我用的机器固件版本是 0.7,希望在之后的固件升级中可以开放手动模式。
S1的对焦系统依然沿用了和 GH5 同样的 DFD 反差对焦,在拍摄静态图像时完全不用担心对焦速度和准确度,配合触摸屏选择对焦点完全可以做到指哪打哪毫不拖泥带水。但在视频对焦方面和 GH5 有着同样的问题,就是对焦速度不够快,而且经常反复对焦“拉风箱”。如果有严肃的视频拍摄需求,最好选择手动对焦比较稳妥。
S1最棒的地方是防抖系统,机身+镜头防抖可以获取的稳定能力在全幅相机中毫无悬念是最强的,拍摄照片不一定很明显,在视频拍摄中防抖效果高下立判。作为一个 GH5 长期使用者,能在 S1 上用到和 GH5 几乎一样的视频防抖能力,我表示非常震惊。之前使用其他相机拍过视频,都觉得和 GH5 差距很大,没想到 S1 在全幅机身上实现了和 M4/3 相机上同水准的防抖能力,如果用相机拍摄视频比较多的话,我认为 S1 是首选。
虽然这个系统目前还有短板,比如镜头群不够多,而且价格偏贵,L 卡口系统有着徕卡和适马两大重量级厂商的加持,我个人是非常看好的。适马已经将 Art 系列镜头都适配了 L 卡口,也发布了 MC-21 EF-L 转接环,可以缓解相当一部分镜头压力。
经过一个多月的使用,我对这台相机非常满意,无论是照片和视频画质都很棒。如果能够接受 S1 的体积和重量,那么它其他方面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