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2022年2月24日,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宣布推出数字电影摄影机新品EOS R5 C。佳能EOS R5 C数字电影摄影机是佳能Cinema EOS系统家族新成员,融合了Cinema EOS数字电影机和EOS R全画幅专微系列的优势功能。EOS R5 C沿用了EOS R5高达约4500万像素的全画幅CMOS图像感应器和DIGICX影像处理器,不仅具有与EOS R5几乎相同的高规格拍照性能,还拥有Cinema EOS系统的高画质和专业视频功能,并且支持8K60P RAW机内记录。借助RF卡口优势,佳能EOS R5 C还实现了紧凑、轻量化的机身设计。
伴随佳能EOS R5 C的发布,两位青年导演携手新品带来了两支精彩的短片——由陈雅导演的8K短片《灵动天地》以及由IKITA导演的4K短片《去荒野》。我也很荣幸能够在新品发布后的第一时间同几家专业媒体一同与二位导演当面而坐,倾听二位分享在使用EOS R5 C创作8K及4K短片创作时的新体验,以及对短视频艺术的理解。
蜂鸟网:我们一直比较关注佳能EOS R5,但是Cinema系列产品接触得较少,所以特别想听听二位真切的感受。由于R5 C的视频模式完全是独立的,具有Cinema系列菜单的专业模式。同时搭配全新的RF镜头群,您觉得它这款机器对于业余创作者来说有哪些优势?另外对于专业市场又是怎样一个状态?
IKITA:我想从两方面来解答,因为其实它和R5是两个产品线,除了长相差不多,其实有很多不同。因为刚刚我和负责技术的老师聊了一下发现,它和R5这台产品研发在初衷上就不太一样,它定位是一台摄像机,就是拍影视专业的视频用的,所以它的可能和R5的最大区别就是功能上面的区别,虽然它做了一个双系统,一个系统是为了好好拍照,另外一个就专业的拍视频。
其次,对于业余和专业的来说,它对于业余用户而言,实话实说8K RAW这样的一个格式是有一些溢出的,这个技术太过于超前了,大部分用户都没有8K的显示器来观看,所以对于业余用户来说这一项功能其实有一些溢出,但是有一个对业余来说特别好的消息,或者对业余、专业来说都是一样的好消息——是关于它的4K,也就是我们拍摄的这个尺寸,它是由8K超采下来的,它比别的同价位的机型,4K就会很有优势,这个优势在于不管是后期的裁切也好,或者说后期进行调色的空间、动态范围来说,都是质量会更高,包括它的编码也会更加亲民,这种亲民更体现在后期上面,因为我接触过很多专业的摄像机,阿莱(ARRI)之类的,它们的同样是4K,同样大的尺寸,可能我在进行后期的时候需要进行一个代理转码,它会大量地消耗时间,因为接近于几百个G的素材,你转一下就是十几个小时,七八个小时起步。对于R5 C的这个编码,H.264的XF-AVC这个格式我确实是第一次接触,后期非常亲民,因为它不需要进行转码,我电脑配置其实已经挺高的了,但是对于别的4K还是要去进行代理处理,但是对于它就是直接处理,包括调色之后也不会出现明显卡顿,这个可能是对于专业来说的一些好处,然后4K方便就是这个吧。
蜂鸟网:在使用的体验上Cinema模式对于业余用户来说是不是会有一些使用的挑战?
IKITA:其实对于现在的大部分使用者来说,它使用起来都挺方便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它虽然确实植入了很高的产品规格进去,或者是很好技术进去,但是它在使用上来说,可以用学习成本很低的方式去进行很高质量的视频拍摄,这是对于业余。对于专业来说,就我们想要的功能它都有,只要目前所需要的功能它都有,因为它把这些技术,包括主动散热都融合进去了,无非就是解决它供电上面的问题,也就是外接电源或者是充电宝,这两方面去解决。别的方面对我来说也都还不错,因为它体型足够小,画质足够好,对于我哪怕上配件,包括上稳定器、上脚架,甚至手持,都会比较方便一些,相较于大的机器,尤其是相较于别的机器,专业器材也会有超采4K,但是没有那么小体型的超采4K。然后在过热上也完全解决了,我们反正拍摄时确实没出现过过热情况。
陈雅:说实话一般来说我们之前早几年能拍4K 60p就已经是很好了,其实早几年连4K 60p都没有,所以现在突然之间来一个8K 60p,而且还是RAW格式。如果真的把8K 60p RAW格式亮出来这个数据是很显眼的,但这个数据对于很多专业摄影师来说其实也是很有压力的,一个是素材储存的压力,一个是后期的压力,这些都是特别大的压力,不过你要拍这么好的素材回去,你就得把它处理好,那这些后期设备,包括显示设备,都是一个很大的投入,对于普通的人来说不需要搞这些去投入进去把这个东西拍得那么好。但是话说回来,有些东西就你不能没有,哪怕你只是一个1%的场景有需求,你都要把它拿出来,这个就像汽车加速的那种数据一样,你不能没有,你有这种东西在的话对于你拍摄的时候,突然间想拍了,那我把拿出来就可以拍。
蜂鸟网:您对RF镜头有哪些感受,或者实用的好处分享吗?
IKITA:以我对RF镜头的了解,好处有几点,第一个是关于它的法兰距,它的短法兰距其实能让成像锐度会很高,相较于我用过别的品牌的镜头,我们撇开那些特别专业的电影镜头不说,就大概同级别去对比的话,它的锐度还挺不错的。其次就是佳能独有的,从最早被中国市场所认可的那就是还原皮肤的白皙透亮,这个是佳能特别擅长的一个事,RF也继承了这些优点。
蜂鸟网:所以这个方面您觉得更在于镜头还是在于机身,还是两者共同的关系?
IKITA:其实我也没办法很专业地回答你,佳能到底为什么能把女孩子皮肤拍得那么好,但确实就是佳能的一大亮点。所以到底它是因为镜头的功劳,还是因为它的机内的算法,我不是特别懂。
截图自佳能新品EOS R5 C 4K样片《去荒野》,导演:IKITA
媒体:因为两位其实是创作的影片类型完全不一样,跟你们以往经常使用的设备相比,这台机器从创作层面带来的最大帮助是什么?
陈雅:我先来说,这台机型能录制8K,特别是能录制8K 60P规格。自从佳能出了R5之后,现在整个行业内都已经往这个数据靠拢了。那佳能现在出来8K 60P RAW格式,其实是开创了一个划时代的意义在这里。我觉得跟以前的机型比起来,首先它小巧,然后它自动对焦性能更好,因为以前的电影机都是手动对焦的,它的自动对焦性能好的同时它是比较可靠。而且相对比以前我用到的那些电影机,R5 C都是用RF镜头,相对来说新款镜头在画质上是有提升的。然后它的功能上来说,我觉得是更亲民一点,包括它的菜单是更加亲民的,包括翻转屏等等,这些都是一些小型微单和照相机独有的,所以其实是在可操作性、便利性的方面都有提升,我觉得在小型微单上面,这个是它的优势,包括它的价格也是一个优势。
截图自佳能新品EOS R5 C 4K样片《去荒野》,导演:IKITA
IKITA:和以往使用的器材对比简单点来说就是性价比高,其实这个问题很难去撇开后期去说。比如说我们在用到别的相机时,比如说更专业也需要用到阿莱,但相较于这些东西,这台机型给我创作带来最直观的那就是我能用更轻便的机身、更便宜的价格去拍出在这个价位内最好的画质,就是这么一句话。说白了因为我说不能分割后期,就是因为它后期能帮我节约时间,时间就是我的成本,前期我无非都是多准备点电池,这个花不了我多少钱,但是我用了这么小的成本我就能得到8K超采下来的4K画质,同时因为它极其轻便,所以使我的整个配套都会变得更便宜,假设我们用阿莱,那我要的摄柱可能是2到3个,我换一个脚架的时间就可能是15分钟起步,从三个脚架三种高度,阿莱要用的脚架都是不能进行升降的,它们都是分等级地一层一层来给我上,那这个我只需要一个非常简单的三脚架就足够了。这些都会节约我的时间和成本,包括采购这台机器也是一样的,它的价格就摆在那儿,所以综合考虑下来它优点更多,所以它的缺点可以完全让我忽略掉。
陈雅:我还补充一点,像刚才IKITA老师说它性价比很高,同时它可能跟以前那些8K电影机相比性价比会是更高,同时考虑它的拍照性能,你可以把这个拍照性能作为一个附赠的,那这个附赠的系统在R5上也要卖2万多的价格,对不对,所以综合来说,确实是一台性价比非常高的机器。
媒体:R5 C一直被大家所期待,两位导演创作风格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这样一台“一机双魂”的产品,在设计影片的时候,有哪些场景是用来设计来表现这个机器的一些性能的?
陈雅:创作风格的问题不单单存在于我们两位创作风格不同,它也可能在于客户对我们拍摄素材的方向把控是不一样的,因为客户对我的要求是拍摄8K,要求第一是画质,分辨率要高,然后色彩要多样,然后你要拍摄怎么样的一个暗部细节的,或者是明暗对比比较强烈的画面,展现它宽容度,然后你要多拍点逆光的镜头,去展现它逆光的那种画质。或者甚至你要拍摄一点高帧率的素材展现它的帧率上的跟其他的普通帧率机器的不同,所以这才是我拍摄这支短片的把控的一个方向,它的方向在于客户对8K的这支片子的要求就是这样定位的,IKITA老师他跟我完全是不一样方向,所以其实这不能说是我们两位风格不同的问题,而是在于我们拍摄的样片的方向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创作的时候,第一,我要求要拍摄比较多的能够展现画面细节的物体,这个物体可以是高楼大厦,非常林立的高楼大厦,来展现它的细节,也可以是动物的毛皮来展现它的细节。然后我需要创作一些丰富的多样的色彩,要各种各样色彩在这里面来展现它色彩还原。然后我要去拍摄比较多的夜景或者是晨昏的那些明暗交织的镜头来展现它的宽容度,或者夜景来展现它的高感的画质,这个是我拍摄的时候定下来的一个构思。我的构思并不是说我要完成整个样片要完成它的完整性效果,而是它能展现的画面来还原这个机器它的素质的一个方向。
截图自佳能新品EOS R5 C 4K样片《去荒野》,导演:IKITA
IKITA:因为我当初设计了一个从室内到室外的一个过程,其实室外表现的东西可能是会差不多的,我们也会大量地拍摄逆光,包括室内其实是做了很多在很淡的环境内去做暮光的一些镜头,像这样子暮光的话会形成一个,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光影,高对比的光影能体现出这台机器在暗部和亮部的时候能还原出来的细节,这个可能就是设计要有这些强光比画面的初衷,这样能体现出它的高宽容度。内景里面会出现很强的一道光束过来,或者说在很暗的环境内有一个类似于水波纹的光之类的,就是想体现它的宽容度,EOS R5 C的成像还是很不错的。
媒体:二位也都提到了,一个是拍摄它的细节,展现它的细节,还有就是它在不同环境下的光照比。那EOS R5C有Canon Log 3二位有用到吗,感受是怎么样的?
陈雅:因为我拍摄都是用RAW格式。
IKITA:因为IKITA老师拍的就是RAW,我拍的是Canon Log 3。
媒体:您用Canon Log 3有什么样的体会,这个机器?
IKITA:要说的话就是宽容度吧,就是色彩的一个宽容度。
媒体:因为我们刚开始可以看到在那个火车的车厢里面它的光其实还是蛮复杂的,然后还有包括您在影棚里面设计的光影都是很大的光影,这个Canon Log 3对比您之前用过其他的佳能的机器,这款用下来是什么样的感受?
IKITA:我此前用的佳能机器其实用的是Canon Log 2,因为它会更专业,但是用回这个Canon Log 3,不能说它到底有多么多么完美,至少在这样的机型里面,Canon Log 3格式能还原出来的颜色确实让我很满意。其实这个颜色很大归功于是它的10bit的这个参数,因为10bit存在,所以它有非常高的色域,非常高的颜色宽容度。由于很多机型达不到10bit的程度的话,中间就会出现断层,那EOS R5C确实没有这样的情况,在黑的过程当中它其实也很丰富,只不过这个投影是看不出来的,在用专业的监视器你能看到这个黑色它是很顺滑地过渡过去的,这个也是Canon Log 3配合10bit的一个效果,就色彩宽容度非常高。
截图自佳能新品EOS R5 C 4K样片《去荒野》,导演:IKITA
媒体:佳能新品现在是可以在视频模式下记录最高8K 50或者60P RAW,也可以记录10bit,4:2:2帧内压缩的4K XF-AVC格式,也可以在照片模式下以间隔拍摄方式获得更品质的延时摄影,请问两位老师在自己的拍摄项目中如何现在这个记录方式的?
IKITA:在4K模式下,4K模式下XF-AVC这个格式就是说对于后期的编码来说它就是很好用,它使用起来,后期处理流畅,然后它在前期所有的信息该包含的也都包含了进去,模式上的选择是因为这个。然后10bit 4:2:2就是刚刚我回答那位老师的一个问题,因为10bit包含了非常广的色域,同理10bit 4:2:2它是同一组关于颜色的一组参数,它能包含更多的颜色进去,对于后期也是有好处,所以选择可能都是为了服务于我们后期,前期选择都是为了服务我们后期。
媒体:现在视频影像相对于静态影像来说应该是一个全新的视觉表达方式,请问二位在艺术的创作中,对于这种全新的视觉表达方式,在拍摄中会面临着哪些挑战?以及二位是怎么跨越这种挑战去完成您的创作的,当然这个其实也是为很多想投身在视频创作中的人提出一个问题。
陈雅:目前视频创作已经不是一个很新鲜的事情,随着各种短视频平台的蓬勃发展,基本我感觉大部分现在应该没有光拍照的摄影师了,很多摄影师都是从拍静帧去转变为拍动态图像,或者是兼顾。我本人是一个旅拍风光摄影师,我拍风光的情况是在于我本人喜欢用各种各样的器材去记录风光,去记录旅行的一些画面,我个人来说非常喜欢在旅行之后把各种画面做成自己的视频,我觉得比拍一些静态图片那种死板的更有生机,更加能够成为一种回忆。
因为无论是拍照还是拍视频,都是感觉记录生活,记录生活的情况下肯定是拍视频比拍照更有趣、更生动,更能够让人回味无穷。再加上你能够在你的视频当中插入各种各样你喜欢的元素,包括音乐,包括你的文案,各种元素穿插在一起,它体现那种效果是照片远远达到不了的。就是从视觉上、听觉上各种冲击,而且我觉得现在你也可以说你把自己记录生活的方式放到各种短视频平台上,我觉得其实也是一种现在大家习以为常的、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了,包括像微信朋友圈都是往视频方向去发展,所以其实我觉得这已经是一个每个人都要往这儿,每个喜欢摄影的人,喜欢记录的人,都要往视频这儿去发展。
媒体:如果说给那些拍静态的爱好者,包括静态的摄影师,如果想往视频方面过渡,或者在视频方面发力的时候,您有哪些建议?
陈雅:因为视频记录肯定是要比拍照记录更难,相对来说,无论是后期还是前期,都要更难一些,因为视频记录的东西,你可能是只记录一段画面,你也可以记录一个完整的视频,完整的视频对摄影师的要求会更高一点,你可能要整个视频需要一定的完整性,比如我们常说的那种故事性,它可能需要有一定的事前规划,拍照我可能不太需要这些东西,我在那儿守着,我记录一下,按下快门,可能就拍了。所以视频的话更偏向于你要规划更多的东西,你要学习更多的后期,你可能还需要更多地去参考别人的一些片子,去看一些,你对自己的审美要求也会更高一些。而且视频有一个运镜的需求,并不是你把图构好了就行了,视频因为很多撇除固定机位之外,你可能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器材去辅助它的运镜,这样对摄影师的要求就会更高。
IKITA:其实视频它就是照片组成的,一秒钟无非就是24张照片,我觉得它对于难度可能在于审美积累上来说,无非就是它更基于自身原本的审美,就是这一张照片它可能就是这支视频的第一帧而已,那它想要怎么样表现出后期整个画面的流畅程度,或者说就是所谓运镜,更合理运镜,比如说我们喝一瓶水它到底是有多少种角度可以更加让主角呈现出喝水的,有时候是什么情绪,什么情绪去喝水,或者你想表现出他喝水的整个环境怎么样,是在沙漠里面喝一瓶水还是怎么样,它里面细节特别多,无非就是你做加法,从一张张照片怎么样再加法,一点一点累积出来。
而且这些累积确实需要一个审美积累的,这个审美积累在于自己看的电影,这些审美积累是需要时间来慢慢做出来,你可能从一个静态摄影师变成一个摄像师,刚开始你的画面运动得会非常少,还是偏静态一些,慢慢地你也会不满足,其实像这样子这种进步是被动性的一种驱动,你会发现你这个镜头不应该那么死板,你自然而然就会希望它是动态的,你会去思考它到底是怎么,是往左边去平移一些,或者是进行一部分的旋转,能让这个画面更生动,这样他就会去往前进步。可能第一次尝试了往左边转,后期自己一看,转得也有点傻傻的,看电影的时候看到同样的一个动作,别的导演是怎么去进行运镜的,那他自然而然就会开始进步,所以他肯定是从一个静帧慢慢开始,因为说白了一秒钟就是24张照片组合出来的,无法就是多想一些,慢慢做加法。
陈雅:我补充一下,像您说的是要转变,我觉得其实一开始并不需要使用很好的器材,因为我们用手机就可以拍摄我们的短片,包括现在手机厂商也经常找导演去拍短片,因为其实你用手机就能拍出一个具备一定思想的故事的或者是属于自己独有的短片,所以你一开始学习的时候或者转变的时候,就可以用手机去拍一些素材和故事。因为越是好的器材,越是对人的要求更高,对后期的要求更高,然后对你承受能力,这种承受能力包括经济上的,包括你身体上的承受能力的要求。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