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器材频道 > 评测试用 > 正文

无级光圈完美焦外 老蛙105mm f/2评测体验

0 2016-05-17 06:00:00   蜂鸟网   作者:John Riley   责编:文子林 [编译]
本页查看全文

  老蛙105mm F2 T3.2 STF镜头是全手动的,与相机之间没有电子通讯,至少尼康相机是这样。对焦更依赖于相机显示屏,自动对焦可能就不适用了。但是,老蛙镜头的对焦行程足够长,大大利于对焦以及拍摄散焦画面。为了测试这支镜头的分辨力,我们采用了维持相当曝光的情况下,逐级调整光圈

  镜头锐度自始至终都很高。中心画质在最大光圈F2时候很出色,调到F2.8或F5.6时候,则堪称完美,降到F8, F11成像素质,F16时候画质依旧不错,再调小到F22的时候就画质平平了。其实,大多数镜头来说,一般最好避免使用最小光圈,当然有些情况下值得一试,那就是当你想获得超大景深的时候。

  边缘成像和中心画质锐度很接近,从F2一直到F11都能很锐,降到F16,依旧不错,到F22画质一般。同时,也通过调节T光圈来做锐度测试。相差无几,镜头的色散控制也很好,总体来说,中心和边缘成像一直很锐。

无级光圈完美焦外 老蛙105mm f/2评测体验
注:蓝色为中心,绿色为边缘,LW/PH为线宽/图像高度

·MTF 图表 怎样读懂MTF图

  蓝色柱状表示在不同光圈值下的画面的中心画质,绿色柱子是边缘画质。左侧的标尺数值表示画面的分辨率,就是LW/PH, 其中,数值越高,表示镜头素质性能越好。这次测评镜头所得数据的话,是基于尼康D810机身和IMATEST软件而来的。镜头畸变控制的很好,负畸变-0.162%。这点确实做得不错,画面里的垂直线条没有任何弯曲。色散基本控制为0,大约浮动在1像素内0.1左右,这完全都可以忽略不计。

无级光圈完美焦外 老蛙105mm f/2评测体验
注:红色为中心,绿色为边缘,pixel为像素

·怎样读懂色差测试表

  色差就是指镜头没办法把不同波长的光线聚焦到同一个焦点上,而严重的色差会带来紫边或者光晕模糊现象,不过通过相关软件可以加以矫正。高度消色镜头采用特殊的镜片,如非球面,超低色散镜片等等,来消除色散,所以往往这种镜头价格更高。这篇测评是基于尼康D810和Imatest软件。

  老蛙这款镜头抗炫光能力极为出色,拍摄的所有的画面没有出现任何的炫光现象,可见在镜片的镀膜和遮光罩无疑下了很大功夫。最后,想知道焦外成像真如同所说的那么柔美吗?当看完我自己拍摄的照片后,答案是肯定的。看来老蛙镜头添加的一片变迹滤镜果然大有裨益。同时,由于F光圈和T光圈两者机械装置不同,存在细微的差异,所以T值比F值更科学精确,但实际情况还是看拍摄题材而定。

·Laowa 105mm F2 T3.2 STF样片

无级光圈完美焦外 老蛙105mm f/2评测体验
STF 焦外成像(T8,快门1/8000s, F2.0, 105mm, 感光度400)

·性价比

  尽管独特的镜头往往很难在市场中名列前茅,但是通过和另外两款镜头对比下你就可以知晓一二了。1999年,美能达(后来的索尼)出了一款 135mm F/2.8 (T/4.5) Smooth Trans Focus lens,售价939美元,2014年,富士出了一款Fujinon XF 56mm F/1.2 R APD,售价875美元。而老蛙售价为 549-649美元,所以从价格来说,还是比较公道的。

·老蛙105mmF/2 T3.2STF镜头测评结论

  老蛙确实懂得如何另辟蹊径,研发出独特的镜头,真的很乐于看到镜头厂商在一味的追求技术性能之外,还能考虑注重用户体验,以让我们拍摄出更有创意的独具一格的照片。而且变迹滤镜的使用也恰到好处,能制造出完美的焦外,同时,拍摄主体的锐度丝毫不受影响。

  尽管手动操作有些不便,但镜头真正用起来其实很有乐趣,只是想熟练上手可能有些挑战。所以,这个镜头可能不适用于每个人,但如果你想创造出完美奶油般的焦外,那你一定很乐于用老蛙镜头,它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Laowa 105mm F/2 T3.2 Smooth Trans Focus优点
1. 成像锐度出色
2. 构造精良
3. 抗炫光能力强
4. 低色差
5. 畸变小

·Laowa 105mm F/2 T3.2 Smooth Trans Focus缺点
1. 手动操作麻烦
2. 遮光罩的锁止装置
3. 无法测光

无级光圈完美焦外 老蛙105mm f/2评测体验

  最后,ePhotozine四星半强烈推荐: LAOWA (老蛙)105mm T3.2 F2 STF—一款独树一格的能呈现完美奶油般焦外的高品质镜头。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