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器材频道 > 新闻资讯 > 正文

“报喜鸟新锐艺术人物盛典”艺术论坛有感

0 2010-01-29 11:31:25   蜂鸟网   作者: [合作]
本页查看全文

    “报喜鸟新锐艺术人物大奖”的启动,其引申出去的意义和由此产生的思考比许多人想像的还要深远,抛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话题。

    什么是“新锐”?如何评判“新锐”?这些最为实质性的话题,随着“报喜鸟2009新锐艺术人物大奖”的启动,正式进入艺术界及全社会的思索与规范中。

    参加此次艺术论坛论讨的嘉宾,包括报喜鸟集团董事长吴志泽,以及来自文艺界的资深人士: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著名艺术品鉴赏家梅建平;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吕胜中;文艺报总编辑、著名文学评论家阎晶明;著名文学批评家张颐武;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中国雕塑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吴为山等。

    这些在各自的艺术领域里做出过成绩和贡献的专家学者们,也将成为第一届新锐艺术人物大奖的评委团成员,因此,对于制定公正公平且严谨的选拔制度,以及给予“新锐”更明晰正确的定位,并普及和提升新锐人才的艺术与社会价值,都成为他们从今以后不断讨论与完善的重要课题。

如何评定“新锐”

    “报喜鸟新锐艺术人物大奖”是否能做到公正客观?是否能以“新锐艺术人才”打响新锐时代全民意识的第一炮,从而影响并带动各个行业对创造性人才的挖掘与培养热度?是否能将中国新锐艺术文化推进世界领域,乃至争取世界主流文化的话语权?最关键的第一步,就是要弄清楚:如何评定“新锐”?

    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最容易引起争议,和所有形象概念一样,如何界定新锐,不可能是一把尺量出来的标准,而是汲取众家之见解,再结合其词性的本质意义,渐渐打造出一个最为客观,既严谨又具有包容性的舞台空间。

年轻——“新锐”的心理年龄

    众多专家评委对于“新锐”的年龄界定,只用了一个词来表达:年轻。
“新锐代表着年轻的含义,而年轻的新锐艺术人才创造出的前卫艺术、先锋艺术,就是不断地打破陈规和陈旧的观念与思想,创造出更具有生命力的杰作。”吕胜中如此描绘着新锐人物的年轻状态。

    事实上,“新锐”予人的第一感觉,的确是属于年轻一代的专有名词。不过,专家们所理解的“年轻”,更在于心理年龄的把握,而非仅仅考虑实际年龄。往往心理年龄能保持青春涌动的创造者,才是真正经得起考验的艺术家,而只有经得起考验的艺术家多起来,中国所代表的东方艺术文化,才有可能站在世界主流舞台上一展身手。

“报喜鸟新锐艺术人物盛典”艺术论坛有感
对话 环节,从左至友-北大教授张颐武、汇泰艺术中心代表孙跃进、著名雕塑家隋建国、北师大教授王一川、文艺报主编阎晶明

    年轻状态与青年不完全是一种含义,但对青年人创作的肯定与提拔,始终是培育人才的重中之重。也因此,刘心武在演讲中始终强调:要注重年轻人的作品,放弃任何偏见和惯性思维,多给年轻人机会,才能激发更广泛的艺术创作情绪。

    “自古文坛就是年轻人的天下,唐初诗人王勃写《滕王阁序》不过20出头,五四运动时期的鲁迅三十七八岁,同时期的其他作家大多也很年轻,但没有人把他们说成年轻诗人或年轻作家,而是杰出诗人和作家,因为他们代表着一个个很了不起的文化时代。”阎晶明更是以事实表达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锐艺术,就是由一批批年轻人前赴后继闯出来的。

创造力——“新锐”的核心

    “锐意进取,十足创造力”是新锐所能表达的最本质含义和核心内容,也是众多专家评委一致通过的第一大评定标准。

    作为中国时尚品牌的佼佼者,报喜鸟在五六年前就率先提出中国服装产业必须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从而对中国品牌时代的蓬勃兴起与创意产业的壮大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正因此,其品牌缔造者吴志泽对创造型人才的重视程度,始终保持在高温状态。

“报喜鸟新锐艺术人物盛典”艺术论坛有感
报喜鸟董事长 吴志泽先生

    艺术的动力来自于创造力,而所有的艺术杰作也都是在创造力源源不断的发挥中得以实现,许多专家学者在演讲中,都多次提及“原创”的概念,也正说明,创造力对于艺术、时尚乃至各行各业,都无可争议地占据着主导地位,足以影响每个行业发展的走向和命脉。

好斗——“新锐”的个性

    “新锐”一词最初源自英文单词Aggressive,其含义中除了“锐意进取”,还有好斗,带有攻击性的含义,也许会让人们产生疑问:好斗可不是什么褒义词,难道时代变了?好斗的品性也开始提倡了?

    阎晶明的一番话解答了人们的疑虑:“如果好斗的武器是朝向文学创作以及其他艺术创作当中媚俗和虚假的东西,并且通过创造性的艺术作品和行为来消除迂腐和陈旧,实现理想,而不是别的方式去体现,那么,所谓的好斗,就更贴切于新锐一词的本质含义。

    也就是说,一个新锐人才,不但要有才华,有创造力,还要有敢于挑战陈腐、净化和保护艺术创作环境的勇气和责任感。

传承——“新锐”的根基和责任

    “新锐艺术人物的评选,事实上是给当代艺术家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如何通过创作,把中国文化特有的元素和价值提炼出来,使其成为普世文化,从而跨入世界文化的主流。“梅建平此番话,也进一步道明了“新锐人才”面临的社会责任和创作目标。

    吴志泽曾不止一次表达:品牌背后是文化与艺术的较量,而未来是创造型新锐人才引领社会发展的时代,那么,中国未来的新锐文化艺术,就一定要做到承接、延续并创新东方文化艺术之传统精髓,使之具备与西方文化得以相互交流借鉴和汲取的能力,从而使新时代东方文化一步步傲视于世界。东方文化艺术如果拥有世界主流话语权,中国创意产业,也就拥有了屹立于世界的主流地位。

    “因此,我认为我们选出的新锐,一定是与时代变革相呼应,与民族文学艺术传统相衔接,同时又可以与广大受众群的审美需求相适应,也就是具备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人物,不是那种好像从天上掉下来的,所谓横空出世的艺术家。”阎晶明说。

    归根结底,再新锐也要有“根”。无论文学艺术抑或其他领域的新锐创作,根基不稳,不要谈世界瞩目,大厦将倾的恶果,是自己砸死了自己。

    “究竟如何在细节上界定新锐,如何从细节处评选新锐人物,每个人看法不会完全一样,这也是未来一段时间里,我们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阎晶明的话表达了几位专家评委的态度。或者说,对于“新锐”的探讨,是相当长远的课题,不是仅仅针对一次评选活动,针对的是人类未来和民族命运。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