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器材频道 > 特别策划 > 正文

索尼蔡司行摄专题——蔡司头介绍

0 2010-07-26 18:16:11   蜂鸟网   作者:BOMBCAT [原创]
本页查看全文

Planar结构

    1896年,保罗.鲁道夫(Paul Rudolph)设计出双高斯结构的Planar镜头,在德语中“Planar”就是平面的意思,最初为64组设计,最大光圈达到f/3.5,在大光圈下可以很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和畸变,得到均匀的像场亮度,这种结构多用于中焦和中长焦镜头。不过任何镜头都不是完美的,虽然Planar是如此优秀,但是早期没有镀膜的白头也一直受到内部反射问题的困扰,直到二战后多层镀膜技术兴起,Planar T*又迎来了一次飞跃,解决了内部反射问题的Planar成为了相当完美的镜头结构。Planar结构最经典的焦段就是50/1.485/1.41966年阿波罗登月时,蔡司还为NASA造过一支Planar 50/0.7镜头。另外,Planar具有柔和的焦外效果,并且焦外有良好的纵深立体感。 

 

T*镀膜

    1936年,由Smakula首开先例,在镜片上利用真空镀膜技术镀上一层低折射率的抗反射膜 Antireflection Coatings),也就是著名的“T”镀膜,二战后,西德蔡司又在T镀膜的基础上发展出了T*多层镀膜,并沿用至今。首款采用T*镀膜的是蔡司Sonnar T* 180mm f2.8镜头。

Planar T* 85/1.4 ZA

索尼蔡司行摄专题——蔡司头介绍

索尼蔡司行摄专题——蔡司头介绍          索尼蔡司行摄专题——蔡司头介绍

    由于Sonnar T* 135/1.8 ZA太过耀眼,以至于Planar T* 85/1.4 ZA都有点被它的光辉掩盖住了。作为索尼目前唯一一支Planar结构的镜头,Planar T* 85/1.4 ZA保留了传统的蔡司风格,Planar结构良好的特性使它无需采用任何特殊镜片,只依靠经典的78片设计,就获得了非常理想的成像,也正因为没有采用会影响焦外效果的非球面镜片,Planar T* 85/1.4 ZA有非常好的焦外表现。传统Planar结构空气接触面多,内部反光问题比较明显,但是Planar T* 85/1.4 ZAT*镀膜完全解决了内部反光的困扰,Planar T* 85/1.4 ZA除了全开光圈下有一点色散外,其他光圈下表现都非常出色。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