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器材频道 > 评论观点 > 正文

双反主义(上) 网友谈自己的禄莱双反

0 2011-03-11 10:27:55   蜂鸟网   作者:熊猫出没注意 [原创]
本页查看全文

为什么是天塞

    禄莱的双反不能更换镜头,她主要搭配标准镜头。同路人们在无法关注焦段的情况下便关注起镜头的结构来。卡尔蔡斯的天塞(Tessar)、普拉娜(Planar);施奈德的仙娜(Xenar)、仙农塔(Xenotar)都是禄莱双反经常使用的镜头结构。有人认为,Franke&Heidecke公司搭配如此多种类的镜头,目的是让消费者多掏钱,为品味不同的镜头味道买更多的产品。但我却不这么认为,其实在禄莱双反盛行的年代,无论是蔡斯还是施奈德,由于镜头产能并不高,以当时双反的销量,无论哪一家都无能力担当唯一供应商,于是才有这样的局面。

    江湖上一直对普拉娜和仙农塔这两种结构推崇有嘉。但我入手的禄莱双反使用的却是天塞的镜头。其实非是我个人独树一帜,眼光独到,这里面确实有原因。

    话说当年从坝上回来后四处寻觅,望有朝一日能用口袋里那省吃俭用为数不多的米换上这么一台神物来。在国内,禄莱双反本来就不好找。当时心里总想找台普拉娜用用,却发现找到的不是镜头脱膜就是长霉。是呀,这个器物大多数年过半百了,实在也难为了她。就在这时候,一台品相极好的3.5MX-EVS出现在眼前。这台机子虽然使用的是天塞的镜头,但她被主人保养得极好,价钱也合理,于是二话没说就被我拿下。

双反主义(上) 网友谈自己的禄莱双反

    当然,这天塞镜头在卡尔蔡斯的兵器谱里也是赫赫有名。1902年,Paul Rudolph博士设计出了一种利用复合镜片组校正色散和像质的大光圈镜头结构。由于这种结构是一种四片三组的对称结构,Rudolph博士把她命名为Tessar(Tessar是由希腊文延伸而来,意为“四”)。随着光学设计的不断改进和光学玻璃生产工艺日臻完善,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产出来的天塞镜头已拥用高超的光学素质,凭着中心高解像度和出片清雅通透的特点,被用家们冠以“鹰之眼”的外号。

    早闻禄莱双反的操作简单流畅,一上手,这台五十多岁的机子确实让我感到惊讶。我想,禄莱的工程师在设计照相机时肯定是把胶卷的阻尼也考虑进去了。因为在没有上胶卷时,机子上玄过片的摇柄摇起来很轻,但把胶卷装上后再过片上玄时,那阻尼的手感却又变得非常柔顺。光圈和快门的设置也相当简单,只要拨动相机面板前的两个小轮就行了。机子使用的是镜间快门,释放快门时声音非常轻,当然振动是难以感觉到的,整体的操作可以用行云流水来形容。

    老双反的取景器非常暗,我的这台也不例外。如果把现代添加了增亮屏的哈苏照相机的取景器的亮度定为F2.8光圈话,那我手上的这台使用天塞镜头的机子的取景器只相当于F11光圈的亮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往往要把身上的外套当作冠布把脑袋蒙在里面才能看得清楚。然而很快地,我便习惯并开始喜欢上了这种使用照相机的方式。把外套一套上,好像整个人就与现实世界中隔绝起来,透过昏暗的取景器里注视着一个慢慢由模糊变得清晰的世界,这是一种不可名状的奇妙感觉。这种奇特的视觉感受带给我的是不一样的思维过程。这是禄莱双反给我的第二个惊喜。

双反主义(上) 网友谈自己的禄莱双反

    第三个惊喜来自于第一个反转片被冲洗出来之后。天啊!这是什么样的照片!片子整体色彩浓重,反差较大,中心描写力相当的高,空气感非常强烈。通过观片器对反转片细细观看,发现片子虽然反差大一点,但无论是亮度还是暗部都存了非常丰富的细节。油润的感觉主要来自于片中那丰富的微对比度和细腻的灰阶渐变,片子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看着眼睛舒服。这时候,我又想起了江湖上那描述得绘声绘色的传闻:禄莱双反上的蔡斯镜头才是真正的蔡斯镜头……

    本文来自蜂鸟网鸟窝博客,原文链接:双反主义(上)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